(2020年7月整理)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及影响.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4927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及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年7月整理)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及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年7月整理)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及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及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及影响.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及影响摘要: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是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开设军事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

2、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国防,军事课程,素质,观念正文:1、 国防和国防教育的基本概念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是国防建设

3、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2、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融合国防知识和理论、军事思想、军事科技、战略环境、现代战争等多学科知识,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民提高自身素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确立应全面体现军事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育大纲明确提出,军事课程要“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

4、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因此,普通高校的军事课程立足于人才培养,并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相结合,应具有双重目标属性。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军事理论课程在教学目标、课程地位、体系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应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相衔接,把教学目标落实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从军事角度来看,要着眼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防教育法为准绳,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围绕服务国家人才培养、服务国

5、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进行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适应新阶段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目标的需要,探索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体现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特点。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得安排上体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想,加强课程建设,实现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当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3、 国防教育的影响 1.国防教育改善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防教育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只是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无论在德育,

6、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国防教育不仅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让他们学到了军事科技知识和军事技能,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方式,并且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还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改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2. 国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7、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且随着现代军事高科技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高技术战争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的特点,对国民的素质、对军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国防教育,学习现代军事理论和军兵种知识,学习研究军事高科技和高技术武器装备,了解世界发达国家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才能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具有高素质的大批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总之,通过国防教育能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并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以及知识水平,通过国防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正确的国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素质构建和德智体全民发展,全面充分提

8、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所以,军事理论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3.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国防观念党的四代领导人都一贯强调要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就明确提出对人民大众进行“国防教育”和精神动员,并视其为坚决抗战的八个办法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教育,指出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他还强调:“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胡锦涛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

9、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有助于牢固树立实现国家最高利益至上的意识,激发大学生建设国家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进行国防教育,能使大学生把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旺时刻记在心上,树立强烈的国防观念,到战时各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为着民族的尊严而奋力抗敌,誓死保卫国家,从而转化成巨大的战斗力;在和平时期,它能转化为生产力,使人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让大学生焕发出为振兴国家经济做贡献的热情,自觉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多做贡献,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总的来说,高校的国防教育不可替代,高度重视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锻炼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大学生国防观念。坚持做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大好事,必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