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4245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以往的哲学否认、掩盖其阶级性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表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体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核心的观点。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了科学的说明。3、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

3、,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第四,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第五,实事求是包含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3、党的思想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

4、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途径。理论联系实际,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必要途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倾向都违背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都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4、怎样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 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时代的新特点,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用这种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实践。 求真务实,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注重实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追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是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

6、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人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含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即世界观,也包含基于这些总体看法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世界统一于物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

7、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尺度;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仅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渗透着人民大众的根本立场,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它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的强大思想武器。 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安身立命之本。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全部哲

8、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助长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物主义者,助长思维或精神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心主义这;主张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者,主张思维不能够认识存在的,则是不可知论者。2、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的生命运动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界,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要以自然界为基础。其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

9、觉活动,但实质上市以物质力量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其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层,生产力是人来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承认并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边或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表现形态,这就为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其次,他强调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运动着的物质或不是由运动着的物质产生的东西,因此,人民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一切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

10、思想观念,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必然在实践中失败。再次,它确立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类在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中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为确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偱回往复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奠定了唯物论基础。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根本方法。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实际”? “物质”与“实际”两个范畴既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实际”则是指每个认识主体的“

11、认识对象”。作为认识对象的“实际”,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分清实际中的现象与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二是分清实际中的形式与内容,把握事物的内容。三是分清实际中的局部与全局,把握事物的全局。四是分清实际中的主流与直流,把握事物的主流。五是分清实际中的偶然与必然,把握事物的必然。六是分清实际中的可能与现实,把握事物的趋势。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其目的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实际地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又都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

12、动性。就认识世界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能动的反映论,不仅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要求把我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了认识和把我客观规律,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就改造世界而言,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是现实的、正确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要违背客观规律,自以为是,任何行动都要失败,任何主观能动性都是虚妄无稽的。因此,我们子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能拍脑袋、瞎指挥、乱决策,杜绝短期行为

13、、拔苗助长。另一方面,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为什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环节,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研究既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因此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14、核心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这种核心地位既体现在实践观的确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在自然观中,它在确认自然界的先进性和客观实在性的同时,强调实践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历史观中,它主张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认为历史不过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主要通过实践来解决;在辩证法中,它在确认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同时,认为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运动,而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在认识论中,它把实践作为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认为认识依赖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在价值论中,它同样把实践作

15、为价值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认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将其各个组成部分连接成一个有几整体。 2、社会生活之所以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唯物史观确认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必须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观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之中,这是准确把握实际情况,进而正确指导实际工作的必由之路。 二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再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就在于,旧唯物主义离开认识活动的实践基础去谈反映,因而其反映论只能是消极、直观的反映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的观点阐述人的认识活动及其规律,从而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首先,人的认识是具有选择性和建构性的反映活动。其次,人的认识是抽象、概括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活动。再次,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3、“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