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41834233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复习1 鉴赏跌宕起伏、变化多端、环环相扣、针脚绵密的故事情节2 文笔简省、辞约意丰的景物描写3 金圣叹文评的特点:言简意赅、自由灵活,一字或几字便见精神 重点讲析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全书中最为精采的回目之一。本文情节变化错综,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有关“风雪”的景物描写干练简省,却渲染了气氛,可谓辞约意丰;从整篇文章来看,情节、景物、人物性格及命运环环相生,因果相连,实是精采纷呈。而金圣叹对文章的评说又言简意赅、自由灵活,一字或几字便见精神,这对于我们理解作品人物命运发展走向和文章的写作技巧是大为有益的。 跌宕起伏、变化多端、环环相扣、针脚绵密的故事情节鉴赏。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2、de四大名著有哪些?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问题探究 1、情节概括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序幕:林教头沧州巧遇李小二 开端: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yu 结局: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情节跌宕起伏、变化多端,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路遇李小二”是小说的引子。这段文字初显林冲之性格:虽忠厚老实、有侠义之气,却不照现实、存有幻想。这为林冲命运发展中变化曲折,波澜四起作了伏笔,也为李小二日后通风报信作了铺垫。“密谋小酒店”是小说的发端。通过李小二对酒店来客的暗中察看分析,设置了悬念

3、。“买刀杀仇人”是小说的发展部分。林冲闻听李小二传话,先是“大惊”,继而“大怒”,转后又“自心下慢”。这段文字跌宕起伏,既暗示林冲被逼复仇的必然性,又再次显示林冲心存幻想、安于现状的性格弱点。文章的高潮与尾声正是“火烧草料场”,这段文字写得步步紧逼,前后勾连,十分紧凑。从管营抬举,老军交差,市井沽酒,破庙投宿,草料失火,林冲杀人细细写来。情节不是直线而来,而是曲折生姿;文字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疏密有法。有效地表现了情节富有悬念,引人入胜的特点。 针脚绵密故事情节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一是情节发展处处埋下伏线。如,林冲路遇“故人”李小二,一个曾经慷慨仗义相助,一个时时想报恩酬答。故人相逢,喜形于色,

4、治酒款待。在以后的密切交往中林冲告知自己厄运,“恶了高太尉”,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线,所以李小二才会在后来陆谦的口中听到“高太尉”三字,便引起警惕,产生与林冲遭遇有关的联想。又因李小二立誓报恩,林冲到沧州后,又与他往来甚密,情谊日深,李小二才会遣妻刺探陆谦密谋的重要情报。二是通过细节点染暗示情节的合理性。如“(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盖上火盆,火种浸灭,是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为火盆之故而自行失火,而是陆谦等人蓄意放火。没有这一交待,读者势必会生疑,补了这一细节就使情节合情合理,无懈可击。再如,壁上挂的“大葫芦”的细节,为后来林冲

5、挑了大葫芦去沽酒,又挑着酒葫芦回来,提来葫芦冷酒慢慢地吃,致使陆谦等人有机会纵火,而林冲又赢得机会,得以及时发现纵火害命者而报仇雪恨。最后吃尽葫芦里的酒,出庙门东去。这些都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针脚绵密。2、人物形象把握: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发展的?举例一: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性格特点:安分善良、忍辱求安、不思反抗思考: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容易熄灭怒火?举例二: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

6、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举例三: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谨小慎微,唯恐出事。举例四:“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问题林冲由幻想安度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从逆

7、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奔向梁山是林冲性格的一个根本转变,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主要在于一个“逼”字。3、本文如何描写风雪的?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1.渲染气氛。大雪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2.推动情节发展。3.烘托人物。 文笔简省、辞约意丰景物描写也是本文一大注目之处。 本文写景,集中写风雪。其特点是,用字极为简省,且又与情节发展形成因果互动之关系。如,“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如画却又画不出来,却是明写朔风狂野,暗写情势紧张,实为妙绝之笔。又如,“那雪下得正紧“到晚越下得紧了”,一个“紧”字,可谓境界全出。如此写雪,既渲染了荒凉、凄冷、肃杀之气氛,又有

8、力地展示了林冲的严酷处境,更是与林冲市井沽酒,路过山神庙,山神庙安身,暗知陆谦杀人之阴秘、决心彻底反抗的一路情节因果相联,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抓住“火”雪”二字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体现林冲性格转变的中心回目。文章通篇以“火”字发奇。陆谦密谋是“火”的蕴蓄阶段,是“火烧草料场”的事前之波;差拨等人“好歹要结果他(林冲)的性命”,揭示了“火”的起因;林冲调往天王堂,“草厅“草屋马草堆”等物点明了有利于制造“火烧”事件的环境;最后必然出现的是“火烧草料场”。文章写“火”由虚到实,牵动全篇。文章写火,目的是为了写人。火由星星之火到漫天大火的发展过程,正是以人物性格的发展

9、为内在依据的,人物身上没有反抗的火种,这“火”就构不成逼上梁山的情节。反之,不是火势步步紧逼,不是最后一把“大火”,林冲的性格还很难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文章在写火的同时处处离不开雪。金圣叹赞叹说:“耐庵此篇独于一篇之中寒热间作;写雪使其寒彻透骨,写火便热灼其面。”雪、火产生强烈的对比,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然而其高明之处更在于赋雪以深刻的象征意义。“彤云密布辆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这真实的自然环境,正是险恶的社会环境的象征。陆谦密谋放火,烧死林冲,随着杀身大祸临头,那雪由“紧”到“猛”,这正是形势紧迫的象征。林冲经历生死大难的考验,经历了由隐忍苟活到奋起反抗的转变,这狂风大雪正是

10、林冲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总之,“火”与“雪”归结到一起就是一个“逼”。这一个“逼”字,就是完成林冲性格从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奔向梁山这一根本转变的关键。4、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例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小二为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例、对草料场的细节描写“将炭火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燃起来去摸时,火盆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暗示草场失火是人为的。林冲一盖火盆,二摸火种,说明他细心缜密。长期曲折遭遇养成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例5.老军交差一段,介绍草料

11、场内外情景和办理交接手续时,有风雪中岌岌可危的草屋状况描写,老军酒葫芦的交代。为日后林冲市井沽酒,归来草屋风中倒塌,只得破庙投宿埋下伏笔。例7.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往东走,陆虞候放火从西面而来,双方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问题: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精致妥帖,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重要知识点一:什么是细节?细节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或情节、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或是: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

12、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5、重要知识点二:什么是伏笔与照应?文中有哪些伏笔与照应?“伏笔、照应”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作家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并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使文章记叙周密。文中有许多情节(包括细节)照应:如前有偶遇店小二后有店小二密报陆谦行踪前有沽酒途中见山神庙后有山神庙暂且寄身前有雪水浸灭火种后有草料场失火事出有因前有用大石抵住山神庙大门后有门后偶听陆

13、虞侯奸计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特点归结特点之一:跌宕起伏、变化多端特点之二:细节描写精致贴切,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点之三:构思绵密 处处伏笔照应。伏笔照应的作用:使文章构思缜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脉至细、环环相扣、结构严谨、无懈可击。小结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以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

14、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重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学习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说说水浒其书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

15、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传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据统计,水浒传全书描写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577位(包括主要人物108位),有名无姓的有9位,无名有姓的有99位,书中提到但没出场的有102位,共计787位。其人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