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22702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之路】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状元之路】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状元之路】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状元之路】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状元之路】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状元之路】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之路】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系概览,复习导引 1线索导引 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线索,系统复习遗传实验的过程,深刻理解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复习时应特别注意与减数分裂相结合,分析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2重点关注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 运用图文转换的方法,结合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知识从根本上把握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实质,从而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同时关注测交在实验验证中的重要作用。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 同样运用图文转换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总结各数据比例的规律,画出相应的图解,从而从实质上加深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同时归纳出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关系。 (3)以

2、分离定律中的各种特定比值来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问题。,3链接社会 两大定律对指导作物新品种的繁育和预测、诊断各类遗传病有重要意义。,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排查,双基自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 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隐性性状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C 解析:隐性性状并非一直不能表现出来,只是在子一代中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并非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只研究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2用纯种高茎豌豆(DD

3、)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豌豆(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为31。则下列不属于实现F2中高矮为31的条件是() A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含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要A项条件,不需要B、C两项条件 答案:D,解析:F1的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实现这一分离比的条件有:首先F1在形成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D和d)要相互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其次,这两种雌雄配子必须是随机结合,只有

4、随机结合,才能保证(DDDd)dd为31的比例。第三,含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遗传因子表达的环境条件,否则,也不能实现该比例。,3孟德尔通过植物杂交实验,探索遗传规律,他采用了严格的科学方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B“测交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寻找规律 C“分离定律的本质”发现问题,提出假说 D“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答案:D 解析:孟德尔科学设计实验程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发现问题,获得数据;“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测交实验和结果”是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的本质”是得到规律。

5、,4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前者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后者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不变蓝。现有一批纯种非糯性和糯性水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方案来验证分离定律。 (1)实验方法:_。 (2)实验步骤: _; F1开花成熟时取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3)实验预期现象: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 (5)上述得到的水稻长大后,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它们自花传粉,结果穗上的非糯稻与糯稻的比例为_,这符合_定律。,答案:(1)F1花粉鉴定法(2)让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获得F1杂合水稻(3)花粉一半为蓝色,一半不为蓝色(4)F1

6、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并最终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分离定律(5)31分离,5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子兔。请回答: (1)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并用符号B和b表示。 (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 (3)如何鉴别丙兔的基因型是纯种还是杂种?,答案:(1)黑毛(B)对褐毛(b)为显性。(2)甲:BB,乙:Bb,丁:bb。(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则丙基因型为BB(纯种),若后代出现褐毛子兔,则

7、丙基因型为Bb(杂种)。,解析:(1)已知甲兔和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为显性(B),褐毛为隐性(b)。(2)由上述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为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丁兔为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的交配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显性个体乙为杂合体,基因型为Bb。(3)本题不能按常规方法用测交,因为丙为雄兔,而在甲、乙两雌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型;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为纯合体,基因型是BB,如果交配后子代中有隐性的个体褐毛子兔出现,则丙为杂合体,基因型是Bb。,考点突破 一、经典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8、及其相互关系 1几种交配类型,2.与性状有关的概念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人的色觉正常与色盲。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性状分离比(针对一对相对性状): 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显隐31; 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显隐11。,4基因型与表现型 (1)概念: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关系:在相同

9、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5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别 (1)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如DD、d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 (2)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如D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6遗传因子、性状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提醒:隐性性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而是指F1中未能表现出来,但在F2中可表现出来。 理解相对性状要抓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两个相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个不同”是不同表

10、现类型。如豌豆(同种生物)的高茎和矮茎(高度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典例1】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解析: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环境条件也影响表现型;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 答案:C,变式训练11 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11、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解析: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其中自交是最简便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说,则只能用测交方法。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进行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产生,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不断地自交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品种的纯合度。测交的重要意义是可以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B,方法技巧: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

12、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往往较简便。,变式训练12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解析:若显性纯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杂交,后代是杂合子Aa,故C错误。 答案:C,二、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 1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2F1产生配子过程,【典例2】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

13、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产生配子的比为11 D测交后代比为11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当F1基因型为Dd时,经减数分裂能产生D与d两种配子,比例为11。 答案:B,变式训练21 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他揭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在下列各项中,除哪项以外,都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

14、等 C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然后再逐项分析。,解析:逐项分析如下:F1的体细胞中只有显性基因表达,故A错误;F1自交后代F2有三种基因型如1DD2Dd1dd均成活,故B正确;F2体细胞中基因型比例为1DD2Dd1dd,而D和d两种基因在体细胞中出现的比例为11,故C正确;F1产生D与d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也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才会出现F2基因型1DD2Dd1dd,故D项正确。 答案:A,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C,原因是把

15、基因当作了基因型进行分析。在F2中基因的比例与基因型的比例是不同的。,特别提醒:若待测个体亲本A为雄性动物,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典例3】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

16、,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解析:(1)牛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而推断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亲本没有的性状,那么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后代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另一种是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亲本之一性状的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题中亲本是无角公牛和有角母牛杂交,后代既出现有角,又出现无角,所以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若想确定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根据(1)中原理,可选用多对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出现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是隐性;若后代全为有角,则无角是显性,有角是隐性。或者,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