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1713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2地球的公转,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 考点回归 考点一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自北极上空俯视呈1逆时针;自南极上空俯视呈2顺时针 轨道:近似正圆的3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1月初,地球位于4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5远日点 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6恒星年,速度角速度:平均约为1/天 线速度:平均约为30千米/秒7近日点较快;8远日点较慢 与自转的关系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公转黄道面 地球自转赤道面黄赤交角,目前为92326 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10回归运动,考点二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原因:1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

2、变化规律,2.昼夜长短的变化 (1)纬度变化赤道上全年20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21越大 (2)时间变化,3.季节更替和五带划分 (1)原因:48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2)四季划分天文上夏季:一年内白昼49最长、太阳高度 角50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51最短、太阳高度角52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53过渡季节气候上(以北球为例)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3)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地球表面分为54热带,55南、北温带,56南、北寒带,五个温度带。,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热点精析 热

3、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 H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所求点与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两点的纬度差即是直射点与所求点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两点的纬度差为二者纬度之和。,2特殊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1)在极昼区的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纬度 (2)极昼边缘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2倍的直射纬度 (3)极昼区中任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高度2倍的直射纬度,特别提醒:特殊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证明 假设太阳直射纬度为,以北半球为例。 (1)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90)。 (2)极昼边缘纬线(90)的正午太阳高度 H90(90)2,(3)极昼区中任一纬线AB(设纬度

4、比极昼边缘纬线的纬度高x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B比极昼边缘纬线低x度,故HB2x。 该纬线的最小太阳高度hA比极昼边缘纬线的最小太阳高度(0)高x度(如下图所示)。故HBhA2xx2。,3正午太阳高度(H)年变化幅度 (1)赤道上:6634H90,年变化幅度为2326。 (2)赤道至回归线之间:年变化幅度为23264652;且自赤道向回归线逐渐增大; (3)回归线至极圈:年变化幅度均相等,为4652。,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

5、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物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4)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如下图:,热点二昼夜长短的判读及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读 晨昏线

6、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状况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与直射点位置无关。,4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昼长时数,5根据纬度分布

7、计算 (1)同一纬线上的点,昼长、夜长相等。 (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纬线上,昼夜长短对称分布。例如:40N的昼长40S的夜长。,特别提醒:黄赤交角的影响 1黄赤交角的大小:目前为2326。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2)影响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在02326之间变化导致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五带的范围。,(3)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呈正相关,随黄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3黄赤交角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变

8、化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的变化气候分布范围的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等。 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上,各地不再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没有四季的更替。如果黄赤交角为9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两极点之间来回移动,全球都有直射现象。,典例精解 【例1】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丁 D丁、甲、乙、丙 答案B,(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

9、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答案 D,解析丙地在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故丙地在北回归线上(2326N);乙地在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故应在南回归线附近(2326S),且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故乙地应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远远大于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应在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也是远远大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所以丁地在南回归线以南,且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故丁地距南回归线比甲地距北回归线近。,所以甲、乙、丙、丁四地

10、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乙、丙、丁、甲,即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而四地自北向南排列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例2】(2009广东)(双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CD,(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答案 AD,(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乙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4时40分 B8时40分 C16时40分 D20时40分 答案

11、:B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夜长为12小时,其余三地昼长不同,可知甲位于赤道。第(1)题中,丁夜长大于12小时,即昼长小于12小时;丙昼长也小于12小时,乙昼长大于12小时,若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只有可能是丙、丁。第(2)题,因为甲地位于赤道,所以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转,一年中有两次直射机会,日落时刻地方时为1800,自转线速度赤道地区最大,故A、D项正确。第(3)题,根据题意,可判断甲地位于120E,乙地位于20W或160E,当甲地日出时,120E地方时为600,可求出20W的地方时为20时40分,160E的地方时为8时40分。,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技巧精讲一、日出、日落方位的季节变化

12、 1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极昼、极夜边缘纬线的切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2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南日出,正南日落。,3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均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4时间变化规律是:同一地点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同直射点的移动一致。,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 以下图为例,甲、乙、丙为某地二至二分日太阳视运动情况。,判读方法:1.根据太阳视运动的方向定地平圈的方位。如图中三条曲线均是由A一侧向上升起,B一侧落下,说明A为正东,B为正西,

13、从而确定C为正北,D为正南。,2根据正午太阳的方位,定纬度位置 如图中甲、乙、丙三曲线均是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天空,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若已知任何一个正午太阳高度均可求出该地的具体纬度。,3根据视运动路线的长短定节气 如图,上述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之后,丙路线最长,说明丙为夏至日,进而推出乙为二分日,甲为冬至日。,【考例】(2010全国)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答案D,(2)当日,日落

14、于黄河站的()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答案 C,(3)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130日 B10月110日 C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答案 B,解析第(1)题,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时间应接近正午12时,据此可求出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非常接近19时12分,故选D。第(2)题,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时间应为正午12时左右,则日落时间也为正午12时左右,即此地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经线上,且太阳直射点在其正南,故日落、日出方向均为南方(此时的视运动为太阳在正南地平线上刚刚升起便马上落下),故选C。,第(3)题,当黄河站极夜开始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15、位置应与此时黄河站极夜刚刚消失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位置相同,不同的是当极夜刚开始时为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而极夜消失时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此时为3月9日,太阳直射点到达赤道还需 12天时间,则可推算前一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9月23日)到此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也需约12天时间,即大约在10月5日,因此选B。,【变式训练】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下图)回答问题。,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0:00 B正北12:00 C正南0:00 D正南12:00 解析:该图显示了北极点附近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此刻直射北半球

16、。图中a点时刻太阳高度最低,此时地方时应为0时,且此刻太阳应位于拍摄者的正北。 答案:A,课内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2009年索马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影响不断扩大。中国海军先后派出5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面简图,MN线为晨昏线,回答13题。,12010年3月初,我国第5批护航编队在阿拉伯海域,成功的进行了反海盗军事演习。此期间() A索马里昼长夜短Bc地昼长短于d地 C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De地昼长逐渐变长 答案:D,2若图中MN线与东经30E重合,则一年中这样的情形会出现() A1次B2次 C3次D4次 答案: B,3若图中MN为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 Bc河水量较小 Ca地气候炎热干燥 Db地从东南方向看到日出 答案: C,13.解析:第1题,军事演习的时间为3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因此图中各地均是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长越短,但昼长在逐渐变长。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3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变慢。第2题,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一年中有两次,即春分日和秋分日。第3题,当MN为昏线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