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811012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计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计划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方案一、申报单位真实性承诺表项目承担企业(单位)承诺项目承担企业名称:*项目名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我单位申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项目,提交如下材料:1、 项目实施方案2、 项目备案、核准或审批文件3、 项目资金证明4、 节能评估文件5、 环评达标证明6、 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7、 其他证明材料我单位保证以上提交的材料容真实、有效,对申请材料实质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承诺愿意承担相关由此引发的全部责任,并同意公开改项目有关信息。法人代表签字:(企业公章)年 月 日二、企业基本情况及节能减排管理情况1、企业基本情况*,属股份,拥有一个标准化大型肉牛繁

2、育场。牛场建设是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例要求,经过县乡土地、畜牧部门审核备案的一个标准化养殖场。养牛场位于*县*镇养殖区,占地面积160余亩,有育肥牛棚30余个,栏位4000个,青贮池近6万立方米,存栏肉牛3000头。2014年出栏肉牛7000头,销售收入15852万元,净利润为 2139万元。肉牛场实行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基地养殖与小区养殖相结合。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培训,充分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辐射带动周边规模养殖场户50余个,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多年来,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运营,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诚实守信,守法经营,严格防

3、疫管理制度,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公司运行状况良好,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在审计、防疫、环保等方面无任何不良记录,已形成以养牛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牧、工、商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大型农牧企业,是目前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公司。公司先后被评为“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重点扶贫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场”和“农业部无公害牛肉产品认证企业”。 2、节能减排管理情况项目地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0,年平均降雨量626mm,年无霜期205天。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有耕地4.4万亩,此地及周边地区农作物秸杆

4、量大。畜禽养殖和种植废弃物不能充分利用,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和秸秆大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公司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周边养殖量的急剧增加,产生的粪便污染问题愈来愈突出,据测算公司牛场3000头肉牛,每天产生牛粪60吨,每年共计产生2万吨左右牛粪。除有少部分用于种植双孢菇外,多数用于农园、蔬菜施肥,但产生的粪污还是消纳不完,达不到无害化利用效果。2013年,公司法人通过外出参观考察粪污综合利用技术,采取了牛粪

5、种植双孢菇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公司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关键环节,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为工作重点,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双胞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0%左右。结合牛场牛粪产量实际,公司建设了2万平方双孢菇种植大棚,建设双孢菇培养料堆制发酵场2000平方米。实现了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的目的,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三、项

6、目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1、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04年至2008年中央连续以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而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容。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发展农业循

7、环经济意义深远,形式紧迫。第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资源耗费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牺牲环境向保护、建设环境转变,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资源一次消耗到多次利用、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第二、我国农业生产的现

8、状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上述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三、农业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与自

9、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

10、业链的基础。因此,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四、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第五、发展农业循

11、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涵发展道路。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第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

12、、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以往的单一追求高产、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顾生态环境后果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行不通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第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为公司进入新产业提供了商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

13、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全球粮食趋紧的今天,粮食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提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涉农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公司进入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商机。总之,农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减少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而且直接创造农业经济效益。推行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项目建设重要性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牛奶、牛肉产品的消费量

14、越来越大,加上国家不断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节粮型食草家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促进了项目县奶牛业、肉牛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带和肉牛养殖示带建设的不断推进,规模化肉牛、奶牛养殖业已成为该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生的粪便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粪污和冲洗水相对集中排放,带来了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畜禽粪污排泄系数表,每头牛每天产生粪20千克,产尿10千克。据测算,项目县每年牛粪的产量为20.44万吨,产尿10.22万吨。目前项目县牛粪多数是简单堆

15、积发酵后卖给果农、菜农,还有一少部分种植双孢菇,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经过项目公司多年研究发现,通过建立粪污生态处理系统,利用牛粪发酵后种植双孢菇,实行养种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牛粪的资源化利用,是最适合解决牛场污染问题的一条经济有效途径。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麦秸、玉米芯、稻草、牛粪、鸡粪等农业废料,大力发展蘑菇产业,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成高营养的双孢蘑菇,栽培后的废料可作为改良土壤的农机肥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农业。既可大量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还可带动加工、包装、出口贸易等周边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因为牛粪资源化利用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变废为宝。通过“青贮秸秆喂牛牛粪制作双孢菇”,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而且投资少、回报率高。为此,项目县积极引导养牛场户发展双孢菇种植,实现牛粪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全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四、项目主要建设或改造容2013年,公司法人通过外出参观考察粪污综合利用技术,采取了牛粪种植双孢菇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当时结合公司牛场及周边牛场牛粪产量实际,建设了2万平方米双孢菇种植大棚,建设双孢菇培养料堆制发酵场2000平方米。根据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结合公司及周边现有资源状况,本项目在公司牛场原双孢菇种植基地进行扩建,建设如下容:(一)基础设施建设1、改扩建标准化双孢菇大棚14栋,每栋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