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

上传人:沧海****3 文档编号:141810717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作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旱作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旱作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旱作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旱作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旱作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晋中市标准2020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1407/T 0122020 1 旱作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作大豆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收获与贮藏和生产档案等栽培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晋中市旱作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2 大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

2、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产地环境 种植地选择符合大豆生产要求的肥力较高、排灌方便、无污染且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块,远离矿区、 工厂和公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土壤环境要求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4 播前准备 4.1 品种选择 选用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适宜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株型紧凑、结荚密集、生长旺盛、 抗逆、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 2的规定。 4.2 种子处理 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进行拌种,或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处理。 4.3 选地整地 4.3.1 选地 大豆忌重茬,茬口应选择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

3、米、谷子)及果木幼林(套种大豆)等。 4.3.2 整地 DB1407/T 0122020 2 前茬作物秋收后,结合秸秆还田、秸秆沤制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等土壤培肥方式,及时耕翻,深耕 20 cm25 cm,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冬前耙耢保墒,充分接纳秋冬雨雪,增加土壤的 蓄水能力。通过秋深耕达到耕翻透、底肥足、地平整的要求。春季在昼消夜冻时进行顶凌耙耱保墒;土 壤解冻后,在播前进行浅犁,耙耢塌墒。 4.4 施肥 4.4.1 施肥原则 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平衡施肥。所用肥料应对环境无不良影 响,对大豆的营养、味道、品质和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肥料施用需符合

4、NY/T 496的规定。 4.4.2 施肥方法 a) 底肥:每 667 m 2施有机肥 1 000 kg2 000 kg、磷酸二铵 15 kg20 kg,在土地翻耕时翻至 地下,根据地力的不同,可作相应调整。 b) 种肥:底肥没施化肥的,每 667 m 2施磷酸二铵 5 kg 左右,配合施用氧化钾 6.4 kg8.0 kg, 施肥深度 10 cm 12 cm,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 5 播种 5.1 播期 春播:当5 cm耕层温度稳定,达到10 12 ,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夏播:6月下旬前茬冬小麦收获后及时复播。 5.2 播种方式 条播或点播。根据分枝多的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较少的品种

5、宜密的原则,确定合理密度。 春播:等行距播种,行距为40 cm左右,株距为16 cm20 cm。 夏播:等行距播种,行距为40 cm左右,株距为9 cm11 cm。 5.3 播种量 春播:每667 m 2播量为4 kg5 kg,留苗0.8 万1 万株。 夏播:每667 m 2播量为7 kg8 kg,留苗1.5 万1.8 万株。 6 田间管理 6.1 间苗定苗 出苗后第一片复叶展开前间苗,拔除杂株、病苗、弱苗和小苗。 6.2 中耕除草 苗高5 cm6 cm,结合间苗浅耕,趟深15 cm;分枝前深耕,剔除苗间杂草,趟深10 cm12 cm; 封垄前浅耕,同时培土,培土达到第一复叶节。 6.3 防旺

6、长 DB1407/T 0122020 3 大豆开花后在高水肥地块易形成“徒长型”倒伏减产,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40 g 喷雾封顶,可缩短节间,控制顶端游藤,增花保荚,达到果荚盖顶。 6.4 鼓粒期管理 鼓粒初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每667 m 2用磷酸二氢钾1.5 kg、硫酸锰0.05 kg、钼酸铵0.015 kg、 硼0.1 kg,溶于30 kg水中进行叶面喷施,雨前及时追肥,以减少秕粒,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进行化学防 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

7、所有部分)的规定。 7.2 防治方法 7.2.1 农业防治 a) 选用抗病虫品种,严格选种; b) 培育无病虫害壮苗; c) 适期播种,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d) 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地,轮作、田间套种,防止和减少幼虫或虫 卵越冬。 7.2.2 物理防治 a) 人工摘除卵块、虫叶,减少越冬虫源; b) 利用频振灯诱杀小地老虎、豆荚螟、豆野螟成虫,按照灯管功率 15 W 的单灯控制半径 120 m 进行布灯,高度为杀虫灯接虫口离地面 1.5 m2 m; c) 利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黏虫、粟叶甲等害虫,按照糖:醋:酒:水=1.5:1:1:10 的比例配 置糖醋液,每 667

8、 m 2摆放糖醋盆 5 个左右; d)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每 667 m 2悬挂规格为 20 cm25 cm 或 25 cm30 cm 的黄板 4060 张; e) 利用性诱剂诱杀大豆食心虫、 豆荚螟、 豆野螟等害虫, 每 667 m 2设置 4 个6 个性诱剂诱捕器, 诱捕器之间间隔 15 m20 m,诱捕器放置于地面,每月更换一次诱心。 7.2.3 生物防治 a) 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幼虫,于幼虫临近脱荚之前,每 667 m 2用 1.5 kg 白僵菌粉加细土 或草木灰 13.5 kg 均匀撒于豆田,通过白僵菌对大豆食心虫幼虫的寄生减少幼虫化蛹量; b) 保护天敌,利用田间捕食螨、寄生

9、蜂、食蚜蝇等天敌消灭害虫,或释放天敌控制虫害发生。 7.2.4 化学防治 大豆田主要病虫害为霜霉病、灰霉病、叶斑病、白粉病、线虫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红蜘蛛。 化学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具体防治方法见表1。 DB1407/T 0122020 4 表1 旱作大豆生产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主要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霜霉病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按种子重量的 0.5%拌种 灰霉病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发病初期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叶斑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连喷 2 次3 次 白粉病 15%三唑

10、酮可湿性粉剂 800 倍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线虫病 35. 6%的阿维.多.福悬浮种衣剂 3.55 g/kg4.45 g/kg 进行种子包衣 食心虫、豆荚螟 2.5%氯氰菊酯乳油等菊酯类农药 1 500 倍2 000 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2 000 倍液喷雾防治 2 000 倍液喷雾防治 红蜘蛛 1.8%阿维菌素乳油 2 000 倍液喷雾,连喷 2 次3 次 8 收获与贮藏 8.1 收获 茎叶及豆荚变黄,豆粒归圆,豆荚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颜色,手摇植株籽粒发响时方可收获。 8.1.1 人工收获 割茬低,不留马耳朵,不留底荚,放铺规

11、范,不宜过厚,有利于干燥降水,及时拉打,收获损失小 于2%,脱粒后进行机械清粒,脱净收净,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 8.1.2 机械收获 不留底荚,格割茬一般5 cm6 cm为宜,收割损失小于1%,脱粒损失小于2%,破损率小于5%, “泥 花脸”小于5%,综合损失率小于3%,清洁率大于95%。 8.2 贮藏 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才可入库贮存,仓库需有良好的防湿、隔热、通风、密闭性能,严防霉变、 虫蛀和污染,分等、分类标准执行GB 1352有关规定。 9 生产档案 建立旱作大豆标准化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种植的品种、种植环境、前茬作物情况、播种时间、肥料 使用、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等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保存期为3年。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