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品课件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81035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3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风病防治知识精品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风病防治知识,麻风病的传染源及传染方式,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10余年。与其他传染病一样,麻风病的传染也需要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易感人群: 人是麻风杆菌的主要自然宿主。,麻风病的传染源及传染方式,传染源: 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特别是多菌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查菌阴性的少菌型病人或未定类病人一般无传染性,经MDT(联合化疗)治疗的病人(一个星期),虽查菌阳性,但由于麻风菌活力大部分丧失,也基本无传染性。,传染方式: 直接接触 侵入正常 麻风杆菌 呼吸道 人群皮肤粘膜 间接接触 大多数人(约占98%)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杀死细菌 不发

2、病。 少数易感人群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不能杀死细菌 发病 阳光照射-2小时; 60度热水-10-30分钟室温下-2 周,麻风病分类及临床表现:,1、(光谱分类法): 分为结核样型(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界线类(BB),界线类偏瘤型(BL),瘤型(LL),未定型(I)。 2、MDT分型: 多菌型(MB):查菌(+),皮损6块,神经受损2条; 少菌型(PB):查菌(),皮损5块,神经受损2条。,临床表现,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及周围神经; 1、侵犯皮肤导致各类皮损,如红斑、白斑、结节、浸润、脱眉、水泡等;麻风皮疹可类似于多种其他皮肤病,但其显著特征是“红斑白斑、麻木闭汗;生

3、疮生癣、不痛不痒;眉毛脱落、面如醉酒;中医西医、久治不愈”。 2、侵犯粘膜导致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如鼻、咽部等),未定类麻风(I),皮损:通常只有一块皮损,但也可有数块皮损,为浅色斑或淡红斑,界线清楚,不对称分布,形状不规则,表面光滑; 感觉: 皮损感觉减退或正常。 神经:通常无神经粗大; 皮损查菌:通常也是阴性;,病理活检:一般只在真皮浅层小血管,皮肤附件及真皮内神经小分枝周围见到非特异性炎症,连续石蜡切片检查有时可查到抗酸 菌,有确诊意义; 麻风素试验:可阳性或阴性; 畸残:无; 预后:损害可自行消退或发展演变成其它型麻风。,未定类(I)麻风,I类(未定类)麻风浅色斑,TT型麻风双

4、侧臀部皮疹,结核样型麻风(TT),皮损:为红斑或斑块,皮损倾向于孤立干燥麻木无汗(但面部不明显),毳毛脱落,表面粗糙,边界清楚,中心高起。斑块可表现为卵石样粗糙表面。有的患者可出现巨大皮损, 直径可达30cm,可局限于臀,背和面部; 神经:单一周围神经粗大,且明显。有的皮损附近可触及或可见粗大的皮神经。,有一种表现为或初期表现为纯神经炎型麻风, 只有神经粗大和感觉障碍 而无皮损,以后出现斑疹、斑块损害。这一类型麻风必须靠神经活检才能确诊; 皮损查菌:通常阴性; 病理活检:表皮破坏,真皮内可见到典型上皮样细胞肉芽肿, 并见到郎格汉斯细胞或异物巨细胞; 麻风菌素:通常阳性。,TT型麻风,TT型麻风

5、-类似“体癣”,界线类偏结核样麻风(BT),皮损::常见皮损有红斑、浅色斑或斑块,发红或略带黄色,边界清楚,表面不太干燥,有的可出现鳞屑,有的斑损中可见圆形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环状皮损,或在大皮损邻近见到卫星状皮损。好发面部、躯干、四肢,但不对称,数量较多。除面部皮损外,皮损病期较长时有感觉障碍; 神经:损害多发、粗大、质地硬。除非眉部有皮损,一般无眉毛脱落。;,粘膜、淋巴结、睾丸、眼、内脏:一般受累少; 皮损查菌:阴性2+; 病理活检:真皮内见到典型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可见异物巨细胞,周围淋巴细胞较少; 麻风菌素试验:; 麻风反应:容易发生I型反应畸残:病期长的患者多见畸残。,BT型麻风-皮疹

6、“伪足”,BT型麻风-“心形”皮疹,BT病人,中间界线类麻风(BB),皮损:早期多为斑疹或斑丘疹,皮损中央有空白区和打洞区。 皮损内缘清楚,外缘部分清楚,呈“倒碟状”,也可见到较多卫星状损害。皮损表面光滑,淡红或紫色或棕色。分布广泛,但不对称。常无显著感觉障碍; 神经:损害多发但不对称,神经呈中度粗大,质不太硬,毛发:眉毛不对称脱落; 粘膜、淋巴结、睾丸、内脏:可发生病变; 皮损查菌:2+4+; 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预后:治疗后细菌可很快消退。,BB型麻风-臀部红斑,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皮损:早期多为斑疹,有淡红斑和丘疹,均为浸润性损害。分布广泛,不完全对称,大的损害中央可见有空白区或

7、打洞区,内外界都较模糊。面部的弥漫性浸润可不对称,可出现单侧耳垂受累。躯干可出现境界清楚的斑疹,或在四肢及臀部出现弥漫性损害。一般无感觉障碍。鼻粘膜可出现鼻粘膜可出现损害,充血,肿胀,糜烂和溃疡,出现鼻衄,神经:轻度粗大,质软,但不完全对称; 毛发:早期眉毛外1/3脱落; 淋巴结,睾丸、内脏:早期损害比较轻微。 皮损查菌:4+5+,免疫区边缘查菌1+2+,免疫区中央则阴性; 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麻风反应:此型患者在治疗中(3个月后)容易发生I或II型麻风反应。,BL型麻风-左下肢红斑,BL型麻风-“打洞区”皮疹,BL型麻风-类似花斑癣,BL型麻风-面部红斑,BL型麻风面部躯干红斑,瘤型麻风(

8、LL),皮损:早期为皮肤粘膜损害,常见为斑疹和弥漫性浸润。表现为小的斑疹,多发,边界不清,色素减退或淡红斑,对称分布,无感觉障碍,常分布在躯干、面部、四肢、臀部, 须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在阳光直射下有时难以发现,鼻粘膜侵蚀可引起鼻出血;随着病程进展,面部可有弥漫性浸润,眼结膜充血,耳垂肥大。可出现斑疹、结节,并融合形成狮面,结节好发部位为耳垂、下颏、肘部、臀部、膝和手足背;,神经:早期神经无粗大; 毛发:早期眉毛呈稀疏对称,晚期往往双眉全脱; 淋巴结,睾丸和内脏:均可受累; 皮损查菌:5+6+; 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麻风反应:易发生II型麻风反应, 有的患者初诊即可伴有II型反应。,LL型麻风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LL型麻风-面部浸润、脱眉,LL型麻风面部结节、脱眉,麻风反应期皮疹-红斑、丘疹,麻风反应期皮疹-背部大片浸润,麻风反应期皮疹-鲜艳红斑,在没有瘙痒的慢性皮肤病应想到是否为麻风,侵犯周围神经:,浅感觉障碍:可发生于皮损部位及受损感觉神经支配区,出现蚁行感,感觉过敏,痛、温、触觉减退或丧失易受外伤,继发感染各种畸残(如足底溃疡等)。,运动功能障碍:运动N受损肌肉瘫痪、萎缩 各种畸残,如爪形指(尺N),猿手(正中、尺N),垂碗(桡N),垂足(腓总N),面瘫(面N),兔眼、睑外翻(面N)。,营养障碍:植物N受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闭汗皮肤干燥变薄四肢皮肤起疱、溃疡、指(趾)骨吸收。

10、 另外,麻风菌也可侵犯淋巴结、内脏、生殖系统、骨骼。,左耳大神经粗大,右耳大神经粗大,麻风-口角红斑、左兔眼,左兔眼、重度睑外翻,尺N、正中N受损-爪形手,左腓总N受损-左垂足,左足背皮疹-皮N粗大,足底复杂性溃疡,左手桡N受损-垂腕,左足外侧单纯性溃疡-外伤引起,自我护理后溃疡愈合,检查方法及诊断:,检查方法: 1病史: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过去史,接触史,家族史等;,体检:最好在自然光下仔细检查,观察皮损的形态、分布等, 并测试皮损痛、温、触觉。 检查周围神经受损情况,重点检查眶上N、耳大N、尺N、正中N、桡N、腓总N、胫后N。注意神经肿大程度及硬度,有无结节,触痛等。 观察和检查各N支

11、配区的感觉,运动功能情况。,麻风病的诊断,必须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查,获得阳性体后综合判断才能正确诊断疾病。一般在临床上,有很大比例的多菌型病人,特别是在早期的瘤型或偏瘤型麻风病人(病期在1年以内),其皮损可以没有明显的麻木,其周围神经也没有明显的粗大,如果怀疑多菌型麻风病人,必须对皮损做组织液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必要时做皮损活检,寻找疾病证据。,麻风病诊断:,1皮疹伴感觉障碍; 2. 神经粗大,伴有神经功能受损; 3组织液查菌(+); 4。病理改变; 以上4项中有2项,即可以诊断麻风(最好是一项临床,一项实验室检查)。,注意:,1。对于基层卫生人员,一旦发现不痛、不痒、久

12、治不愈的“皮肤病”或符合十大线索中任意一项,即可作为重要可疑线索报告当地皮防专业机构或疾控中心。 2。皮防专业人员在检查、诊断麻风病时必须作组织液涂片,抗酸染色查麻风杆菌。注意取材部位(结节或浸潤明显的皮疹,皮疹中央)、方法(捏紧使之缺血苍白,组织液中不能有血液)、深度(深达皮下脂肪)、组织液数量(约绿豆大小)、涂点大小和厚度(约5mm,见到明显涂膜),并按操作规程仔细染色、阅片。,皮肤组织液查菌-垂直进刀,抗酸染色镜下的麻风杆菌,LL型麻风病理切片,高倍镜下-空泡细胞,TT麻风-肉芽肿,3。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麻风,如未定类、单皮损、纯神经炎等,及诊断依据不足的病例,可请示上级医生会诊,必要时

13、做病理检查,如仍不能确诊也不能完全排除麻风病可能者,可定期随访,观察36月,不要轻易误诊、漏诊。,麻风病的治疗:,原则:一旦确诊,即根据联合化疗(MDT)分型给予足量、规则的联合化疗(MDT)。MDT治愈率高,不易复发。,联合化疗方案(MDT): 多菌型(MB,2年): 利福平(RFP)600mg/月 氨苯砜(DDS)100mg/日 氯苯吩嗪(B663)300mg/月,监服,50 mg /日; 少菌型(PB,半年): 利福平(RFP)600mg/月 氨苯砜(DDS)100mg/日。,其他方案:氧氟沙星、利福平、美满霉素(ROM方案),六、麻风联合化疗,5.推荐特殊情况下MDT方案:根据1998

14、年 “WHO mode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Drug used in leprosy” 对RFP过敏或肝损害的MB患者: 3个药治疗6个月 B663 50mg/d 氟嗪酸 400毫克/天 美满霉素100毫克/天 再2个药治疗18个月 B663 50毫克/天 加氟嗪酸 400毫克/天 或美满霉素100毫克/天 1994年WHO麻风化疗组推荐克拉霉素500毫克/天可以替代上述的氟嗪酸或美满霉素,对DDS过敏的MB患者 在MB患者中,停用DDS,继续用原来的利福平和B663两个药。 在PB患者中,应该将B663替换过敏的DDS。,拒服B663的MB患者: 方案1:治疗

15、12个月 利福平600毫克/月 DDS 100毫克/天 氟嗪酸 400毫克/天 或美满霉素100毫克/天 方案2:治疗24个月 利福平600毫克/月 氟嗪酸 400毫克/月 美满霉素100毫克/月,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WHO认为在母亲和婴儿中是安全的,有少量药物从乳汁中分泌,除了婴儿有皮肤色素沉着,没有其他副作用报告。 合并结核病MB患者 应该同时治疗两个病,在适当治疗结核病时,也应该给予MDT,但利福平应该给予抗结核病的剂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麻风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一)皮防(疾控)机构: 1. 省(地)级: A负责全省麻风防治规划、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B负责全省麻风疫情资料的收集、汇

16、总、分析,并报上级有关部门,以提供决策依据。 C负责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培训、项目督导、评估、疑难病例会诊处理等。 D负责全省麻风药品的发放、管理。 E负责全省麻风防治、项目任务、科研工作等相关工作的申报,并组织实施。,县级:,除以上类似职责外,尚应有以下职责、任务: 按上级业务部门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开展每年的常规工作,如各类重点人群调查(线索、家属、疫点等)、现症病人管理、愈后病人监测随访,疫情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报等。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开展麻风畸残预防与康复工作。,综合性医院(包括乡村卫生院):,A. 对疑似麻风病人,转诊到专业机构进行建档规范治疗。 B对因严重药物过敏、严重麻风反应或严重神经炎以及其他疾病需住院治疗的麻风病人,应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