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809111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省路桥隧道工程寻甸县易隆至白石岩公路(一期)工程第2标段倒虹吸施工技术方案省路桥隧道工程寻甸县易隆至白石岩公路(一期)工程第2标段项目经理部二O一六年四月. . . . 倒虹吸施工技术方案一、概述: 根据水系调查和设计图纸,寻甸县易隆至白石岩公路(一期)工程第2标段LK2+144、LK2+355处设置一竖井式倒虹吸。其中LK2+144倒虹吸全长42米、LK2+355倒虹吸全长70m,合计全长112米,倒虹吸管管径为150cm,采用C20管座,进出口均采用竖井。本倒虹吸所需砼均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涵管由在正规厂家统一预制生产。二、施工部署1、前期准备:、修通便道,以利于原材料、管节、

2、机械设备运至施工现场。、做好原材料(水泥、河砂、片石、砾石)等原材料的试验及砼配合比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2、计划安排:本项目计划2016年4月14日开工,2016年5月15日完工,并拟定才荣为施工负责人,带领一支20人左右的队伍,在总工程师、质检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的指导下组织实施。3、机械设备安排本项目须挖掘机1台,24KW发电机组1台,砂浆搅拌机1台,打夯机2台,插入式振动器2台,钢模板80m2,钢管8t,手推车2台,自卸汽车2台,吊车1台。三、施工方案1、 测量放样先用全站仪放出倒虹吸中心线,在两端洞口外侧2m处放出洞身中线控制桩;在洞身端部两侧1m处放出洞口控制桩,并用

3、砼固定。在中桩及两端量出基坑开挖宽度(基础周边预留0.5M工作宽度),用石灰放出开挖线;用水准仪测出地石标高,计算出开挖深度。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其周围的排水,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先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挖出盖板涵基坑毛胚,开挖时应注意跟踪测量,以防止超挖基坑。当挖至离基底设计标高0.20.3m时,应停止用挖机开挖,并立即组织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并进行触探试验,确定基底承载力,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开始下一道工序。3、基础浇筑 按设计图纸尺寸及测量放样点安装好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通知拌和站拌送砼。基础的浇筑应按设置的沉降缝分段一次性浇筑完毕。4、管节安装待基础浇筑完毕,砼强度

4、达到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即可开始管节敷设。管节在运输过程和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缝。管节安装以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与基础紧密贴合,使管节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示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管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禁止用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应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的外侧,以形成一层柔性密封层。在接缝填塞好后,应在其外部设置20级砼箍圈。箍圈环绕接缝浇筑好后,应给充分养生,使获得满意的强度而不产生裂缝、脱落。5、洞口施工倒虹吸进、出水口均设置竖井。倒虹吸管上、

5、下游两端与竖井用C20连接,施工时应做到连接紧密,以免漏水。竖井井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水流入竖井前设置沉淀池,流入倒虹吸前设置留泥井,以免污泥及其它杂物进入倒虹吸,填塞吸管而造成水流不畅。此外,为防止漂浮物或人、畜吸(跌)入竖井和倒虹吸管,在竖井进口处需设置盖板。倒虹吸进、出水口竖井井盖应在倒虹吸竣工后及时盖上。6、填土经检验倒虹吸管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其砌体砂浆或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进行回填作业。用掺5%石灰的土进行回填。石灰土应分层推铺,并用符合要求的设备压实。每层都应压实到图纸或监理工程师要求的压实度标准。石灰土的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四、施工工艺流程(倒虹吸管施工工艺流程图)倒虹吸管施工工艺流程图N回填土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基坑修整基坑检查铺设砂垫层现浇砼管基安装管节竖井、出入口施工防水层施工立模管节预制Y五、环境保护1、做好临时排水工作,防止水土流失而影响农用灌溉。2、坚持文明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废物应及时清理或处置。3、时刻注意安全施工,在施工场地设立安全标志牌,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