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第六课时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0158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第六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第六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第六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第六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第六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第六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第六课时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第六课时,“以、因”两个文言虚词,1.作介词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勇气闻于诸侯 。,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方式。 译为:“拿”、“用”、“把”。,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凭着、凭借。,十二、以,(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奉宣室以何年?(在),表示动作行为的

2、对象,用法与“与”相同。可译为:与、跟、同、对、和(带领、率领),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促织富。 而吾以捕蛇独存。仆以口语遭此横祸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表示原因。译为:因,因为,由于。,表示论事的标准或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用(凭)的身份、按(以)(论),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今三世以前,7、与“上下东西前后”等方位名词连用, 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例如,2.作连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报任安 作师说以贻之,表示并列。常用

3、来连接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不译。,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而”“来”“用来”等。,樊哙侧其盾以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 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地”、“着”,或不译。,表示因果关系,放在复句中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以啮人,无御之者。 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吕氏春

4、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7)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译为“以致、从而”。,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复句前一分句开头。可译为“如果”“假如”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3、作动词,1认为。,2使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4.固定结构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是以肠一日而九廻。报任安书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以为】认为是,把当作(看作)。,【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索引,规律,1、后接名词或代词作状语则为介词,后接动词或句子则为连词。 2、作介词

5、有6种解法,连词表6种关系。,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修饰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

6、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原因,认为,凭借,把,而且,表承接,表修饰,表目的,把,因,介词,因,连词,在,介词,跟,介词,表界限或范围,介词,用,动词,1.作介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廉颇 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史记伍子胥列传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7、。,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译为: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表示途径、手段或条件。译为:通过,经由,表原因。因为,由于。,十三、因,2.作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3连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沿袭,继承,1、表示承接上文,后面说的是情况导致的结果。 可译为:于是、就、便、因而。,索引,2、表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规律,1、后接名词代词作状语则为介词;作谓语为动词;译作“于是,就”为副词或连词。 2、作介词的意思有3种。,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

8、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A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 因而,就 F通过),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1、 介词,可译为根据 2、 动词,可译为沿袭 3、 名词,可译为原因 4、 介词,可译为趁着 5、 副或连,可译为于是 6、 介词,可译为凭借 7、 介词,可译为经由 8、 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 9、 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