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理解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00184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的理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文明的理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文明的理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文明的理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文明的理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明的理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的理解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明的理解,从人类穿着服装来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服装的发展,服装,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可以说,自有人类,就有服装。为己的实用性和为人的审美性的双重功能,使服装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服装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展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原始服装,古代服装,相比原始人类已兽皮树叶制作服装单纯取暖,随着文明的发展服装不仅单纯的具有取暖功能,还增加的各种款式,使衣服更加适合人们的穿着.,现代服装,现代服装相比古代服装,在服装款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服装款式多种多样大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美的需求,除此之外现代服装相比古代服装来说穿起来更加方便.,各种款式的服装,前卫的、保守的、亮丽的、成熟的

2、、朴实的、奢华的,我国各代服装的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当原始人类告别了“衣毛帽皮”之后,服装便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充当了区分等级差别的角色之一。帝王后妃、达官贵人、以至黎民百姓,衣冠服饰均有严格区别,以此来分尊卑、别贵贱、严内外、辨亲疏。而在民间,不同民族服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其饰物也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显示了我国服饰文化丰厚精湛的一面。,不同等级的服装,(帝王服装) (贵族服装) (平民服装),原始服饰,处于采集狩猎的旧石器时期早中期的原始人类,只能利用阔大的树叶、树皮、兽皮、羽毛等防寒蔽体。旧石器时代后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由纺坠的发明又创造出了纱线

3、。原始人类用于纺纱和织布的材料大致有麻、毛、丝三种。麻是最早被发现和利用的纺织材料, 原始社会的服饰最初极为简搂,男女无别,一般是夏围一件草叶衣裙,冬披一块兽皮,披皮饰尾的服装在2000多年前的西南崖画及青铜器纹饰中仍旧可以看到这类装束。后来在披兽皮的基础上,人们又把兽皮切割整齐,缝成筒状,两侧上端各留一口,中央挖一个洞,以便伸出双臂和头,形成简单的衣服,俗称贯头衣。为了防寒,将贯头衣改为开禁式,下裳部分加长,这样就形成了袍服,夏商周的服饰,商周贵族服饰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 东周男子服饰 周

4、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如图所示的样式。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服装模型,汉朝服装,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而汉代妇女的礼服,以深衣为主。只是这时的深衣已与战国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显著的特点是,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摆增大。,汉代妇女服装及铠甲,唐代服装,唐朝服饰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

5、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代服装模型,元代服饰,元朝地域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服装适应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由于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下的王朝,故元朝的服装制度与辽金相似。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

6、,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明朝服装,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比如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四方巾象征国家太平,还有瓜皮帽,它几乎被现代的西方人当作中国典型的帽子了。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

7、体现着时代的进步。,清代服饰,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族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剃发易服。清代服制改变,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清朝官服,清 清代官服 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

8、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皇帝龙袍,清 清代皇帝龙袍 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

9、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

10、,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清代皇后凤袍,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本图展示的服装纹样为凤穿牡丹。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八只 清代皇后凤袍 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而素雅,色彩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与此相反,凤的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民族风,祺服,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制度,由于八旗兵的进关,而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异族陌生的服制。因此,从化妆到衣着,满汉民族之间产生矛盾就成为必然。客观上来说,清代服制的

11、变化,是由外力强制促使而产生的民族意识层面上的改革与变化。从衣着特点和后世传播的持久性来分 不同场合的精致旗装 析,它是的一种成功有效的手段,也是朝代更替的产物。当然无可否认,有压迫就有反抗,直至清末太平天国时期,人们依旧使用异服的手段以区别于清朝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与衣身修长,衣袖短窄的满装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服用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

12、谨,呈封闭式盒状体,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而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来飘逸的塔形衣冠,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记忆 .,近代服饰,旗袍,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旗袍概述,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

13、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 甘婷婷旗袍照 义。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在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妇女的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就多样,喜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盘滚设计。由于旗装是一种平

14、面服饰,盘滚成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美。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清代旗装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旗袍,旗袍,旗袍,中山装,中山装是以孙文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中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

15、也会穿中山装。,中山装成形,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练、简便、大方。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这种便装式样很快流传,经过不断修改,发展成中山装,并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关于中山装的来历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如有的说是1912年在广州问世的,有的说是由日本铁路制服改制的。这里提到的黄隆生是一位越南的华侨,开有一家洋服店,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筹组兴中会,一次到黄的店购物。黄得知这个顾客就是孙中山时。当即要求加入兴中会,为革命出力。 中山装就这样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于是中山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中国男装一款标志性的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