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9253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6-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6-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6-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6-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第1课时,1.能运用地图,说明中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能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能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本课件首先讲述我国多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以及说明我国是灾害多发区。 图文展示我国地震多发区的分布、形成原因和灾情分布特点,并详细分析了教材案例,对比唐山大地震、日本地震和台湾地震造成的损失的差异,并列表比较。总结我国地震威胁的总体特点,指出我国受地震威胁的人口和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9次,其中8

2、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 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1、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东北边界,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 2、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二、地震灾害,图2.7表明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

3、、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地震规模:西部大于东部,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成因:该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西南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成因:该区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的东北边界,地形陡峻,构造断裂活动强烈。,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灾情:东重西轻,分析教材图2.8,从数据中找出相关关系:(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KM2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KM2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KM2的地区的100倍。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

4、关系。人口密度以倍数增长,死亡人数则以级数增长。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如果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财产密集且抗震能力较差的城市,则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在中国造成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是唐山地震。,找出唐山地震的震级、震中、经纬度、灾情(死亡人数、受伤人口、经济损失)。,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地震的强度大,为什么唐山地震的灾情会如此严重,自然原因:1、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内;2、与震发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机会少。 人为因素:1、与人口密度有关,唐

5、山市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P20“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和: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提到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么?,台湾地区地震的强度大。,阅读案例2:台湾岛“9.21”南投地震。(1)读图2.10,说明受灾人口与受损房屋的分布,结合台湾的地形和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原因。(2)了解该次地震的强度和灾情。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中国经

6、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为什么?,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

7、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第2课时,1.能运用地图,说明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能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能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本课件分析了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时间分布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山区),并分析灾害重叠区的形成原因。总结地域分布特点。指出灾害的后果。 分析了西南地区多

8、地质灾害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灾害的关联性,分析灾害多西南地区造成的严重损失。,三、滑坡、泥石流灾害,读教材 p33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重叠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

9、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为什么?,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4地域上的总特点:,说明: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泥石流灾害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及矿山等。,5灾害的严重后果,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

10、,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摧毁耕地和建筑物,图2.15表明

11、川渝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严重区。为什么?,原因:(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000米左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1、地质灾害不是单一发生的,前灾往往是后灾的诱发因素。小江流域的灾害链通常表现为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的模式。 2、地质灾害的链发现象是普通存在的。地震和暴雨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