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第1课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仿真模拟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179063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第1课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仿真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第1课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仿真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第1课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仿真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第1课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仿真模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第1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仿真模拟岳麓版必彳2仿真模拟 FANGZHENMO Nh1 . (2015 -海南 17)1924 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 “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B )A.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 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 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解析题目中的信息“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表明季诺维也夫认 为新经济

2、政策是特殊时期的暂时妥协,故本题应排除C项,选择B项;题目中未涉及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及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恢复,故排除A、D两项。2. (2015 新课标H - 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 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导学号42442231|( A )A.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 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信息显示,苏联在粮食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却依然增加粮食出口,这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这说明人民为

3、此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出口情况,不能体现粮食供不应求,也不能反映粮食生产的投入状况,B项错误;苏联加大粮食出口就是为了给工业化换取外汇,促进工业化发展,C项“制约” 一说错误;D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3. (2016 全国II卷 34)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 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B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A项,经济危机

4、对苏联没有破坏,排除;B项符合题意,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这引起美国人的关注;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美国是资本主 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要求,排除。4. (2016 -江苏单科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C )A. 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解析材料“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第一个五

5、年计划期间苏联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 的原因,故B项错误;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 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 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故 D项错误。5. (2014 新课标I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D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 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

6、些做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可由外国资本家经营。本题中的“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的这一规定相符,故选 D项。6.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 这段距离。”这一思想(B )A. 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斯大林模式”。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 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 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 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 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 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 式的形成。故 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