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

上传人:wan****77 文档编号:14179016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X 页数:148 大小:3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古诗文及语言文字运用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策略于胸抓实效,道技结合创佳绩,考试的价值追求影响试题的立意,一、高考试题梳理分析,归纳特点,探索备考策略: 1.对应板块专题扫描,全面关注近三年全国卷。 2.2019年全国卷具体题目分析。 3.兼及自主命题试卷,预测命题新动向。 二、探索备考策略,语文高考复习的宏观建议。 三、专题突破的微观操作策略。,交流目录,高考考了什么?,规律是怎样的?,应对策略是什么?,文言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选材方向,习近平指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

2、岁,恩格斯是28岁。列宁最初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是22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贾谊写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时不到30岁,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时才20多岁。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辈出。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是28岁,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是23岁,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是18岁。杨靖宇牺牲时是35岁,赵一曼牺牲时是31岁,江姐牺牲时是29岁,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牺牲时是29岁,牺牲时是26岁,雷锋牺牲时是22岁,黄继光牺牲时是21岁,刘胡兰牺牲时只有15岁

3、。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是26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这样的青年英杰数不胜数!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0,从近三年的试题分析来看,我们发现文言文阅读专题有如下具体的特点:,(一)选文特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不分段,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均选自“二十四史”,2019年三卷文言文均选材于史记。三套卷分别取材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商君列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体现了全国卷一贯的选材特点:一是出自“正史”;二是所选传主能够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也就

4、是说传主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一定要符合当下主流的道德观、价值观。,(二)人物特点。 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的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2018年选用的如范纯礼敢于抗言,关怀下属;鲁芝洁身自好,审时度势,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2019年三篇文章展现了贾谊、商鞅、吴起三位古代改革家的事迹,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过较大影响,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自古

5、以来的改革人物的奋斗精神,认识到变革图新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预计2020年高考仍然会选用为人正直、关爱百姓、保家卫国的人物进行考查。,(三)命题形式。 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三年来的全国卷都是三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的形式。题目类型包括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翻译题,前3项为客观题9分,翻译题两句10分;全面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客观题一般要求选择“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主观题一般要求把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四)母题分析,15,母题分析之断句,16,母题分析之断句,17,母题分析之断句,2018年全国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6、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8,第10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句读的理解。要求断句的部分出自文言文阅读材料,命题者给出四种断句方案

7、,要求考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设题立足于对语句意思和专有名词以及语句的语法特征等角度的考查。近几年高考考试大纲依然没有把文言文断句当作一个考点,但从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的角度分析,文言文断句在未来的考试中一定还会继续考查。,母题分析之断句,关键词语靠前还是靠后,这是一个问题 一般来讲,文言断句题的解题方法基本不外乎在粗通大意的前提下,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并借助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句子结构等分析难断之处。 而语段中一些表示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对于判断句子正确的停顿位置有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容易被考生忽略,

8、而出题者近来大多避开了一些常见虚词来设错,常在语段中间的一些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设错,来提高断句难度。因为,句中的名词有时可以作前一句的宾语,有时可以做后一句的主语,而后一句又经常可以承前省略主语,所以,是作为宾语靠前,还是作为主语靠后,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文言文断句解题策略,例1.(2019年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

9、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例3.(2019年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

10、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例4.(2019年天津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例8.(2018年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

11、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例7.(2018年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

12、/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例2.(2017年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

13、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7,母题分析之古代文化常识,28,母题分析之古代文化常识,29,母题分析之古代文化常识,母题分析之文化知识,第11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知识一般涉及称谓、历法、节气、官职、地理、科 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等。 复习古代文化知识要注重两 个方面:一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有关古代文化知识, 一是我们平常阅读中遇到的古代文化知

14、识。判断选项中给出的古代文化知识的正误,要关注词语本身的意思、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等。,高考文化常识命题特点 自2015年至今,全国卷的文言实词考查发生了变化,由传统考查一般实词含义的理解转变为考查文化常识类名词含义的理解。从考纲角度看,文化常识类名词依然是实词的一种,只是含义更加丰富,用法更加固定;从当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看,这类词语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纵观近五年的文化常识命题,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1考查形式相对固定 古代文化常识题放在文言文中考查,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篇目,基本都是史传类文本,尤其是人物传记。所选词语都出自该文言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

15、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位于三道客观题的第二题,要求判断错误选项,分值3分。,3考查范围广而有据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博大精深,名目繁多,而且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于理解。但是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还是有据可循的,连续五年的高考真题的考查点基本上和教材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的见于教材课文,如“京师”出自张衡传“游于三辅,因入京师”,“教坊”出自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有司”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等。有的见于教材注释,如“太子”见于陈情表中注释“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嗣位”见于虞美人的注释“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

16、,史称南唐后主”等。,文化常识题常见设错类型 梳理近5年全国卷14道文化常识题,其错误选项的设错方式主要有指代错乱、混淆概念、曲解关键词、范围不当和无中生有5种类型。,1指代错乱 例1.(2019全国卷)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点睛:“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误,应该是“以道、法、儒三家影响最深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后世的影响有目共睹,题干中却以“农家”代替“儒家”,指代错乱,显而易见。 例2.(2019全国卷)汤武即商汤和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点睛:“汤武即商汤和孙武的并称”错误,历史上的孙武不是“王”,文中说“汤武不循古而王”,是指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由此可知“汤”指商汤,“武”指周武王。 例3.(2019全国卷)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点睛:“三晋”一是指春秋末期晋国分出的韩、赵、魏三国,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二是指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