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地理作业:课时训练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含解析)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90032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人教地理作业:课时训练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人教地理作业:课时训练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人教地理作业:课时训练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人教地理作业:课时训练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人教地理作业:课时训练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人教地理作业:课时训练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人教地理作业:课时训练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读下列两幅景观图,回答12题。甲图乙图1甲图的景观是由()A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B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C剧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D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2下列与乙图所示景观成因相同的地貌是()A天山山系 B华北平原C大洋中脊 D东非大裂谷【答案】1.C2.A【解析】第1题,甲图所示景观是日本的富士山,该景观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第2题,乙图所示景观是我国华山,该景观是因褶皱断层后,岩层相对上升形成的,天山也属于褶皱断层山。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流水对地貌形态的影响普遍而强大,但在不同地区,流水作用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回答34题。

2、3下列关于流水作用的正确叙述是()A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向下侵蚀强烈,常形成峡谷B在上游山区,河流以侧蚀为主,常形成“V”型谷C山区河流出山口处,由于流水的搬运作用,常形成冲积扇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4瀑布的形成原因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下列有利于瀑布发育的条件是()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流水的沉积作用断层构造带发育河床岩石软硬不一A BC D【答案】3.D4.D【解析】第3题,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的侧蚀作用强烈,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而上游山区,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常形成“V”型谷;河流出山口处的冲积扇是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

3、水侵蚀作用的结果。第4题,在断层构造带发育的地方,流水易沿断层面侵蚀;如果河床岩石软硬不一,下部的岩层较软、上部的岩层较硬,下部岩层易被侵蚀,从而形成有一定落差的瀑布。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图甲是“黄河干流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乙中两图分别表示图甲中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ab BbdCac Dcd6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答案】5.C6.D【解析】第5题,从图乙中可知,为“V”型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为山前冲积扇,多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处。

4、图甲中a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形成“V”型谷,c位于黄河流出太行山脉处,易形成冲积扇。第6题,a处地势较高,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呈带状分布。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读图完成78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7此处应()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交界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8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的图是()【答案】7

5、.D8.B【解析】第7题,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第8题,夏威夷群岛主岛(1)处是新的岩浆喷出的地方,岩石年龄最年轻,距离该处越远,岩石年龄越老。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下图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对应河流上的a、b、c三点。读图回答910题。9河流横断面与a、b、c对应正确的是()Aa BbCa Dc10若图示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河口中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B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C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Dc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答案】9.A10.A【解析】第9题,结合河流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提取信息a为上游

6、,受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延长河流横断面呈“V”形。第10题,根据提取信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河流侵蚀右岸d为侵蚀岸,e为堆积岸河口中的岛屿更容易与e岸相连。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下图示意某区域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回答1112题。11河漫滩最宽阔的是()A河段 B河段C河段 D河段12前后两个时期该水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答案】11.B12.A【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段最为弯曲,该处河流的流速较慢,泥沙堆积较为严重,形成了最为宽阔的河漫滩。第12题,比较两个时期的水系图可知,后期该区域南部的水系向上游侵

7、蚀,接纳了来自支流的河水,即侵蚀作用是该水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314题。13图中A、B、C、D四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A背斜、向斜、断层、背斜B背斜、向斜、背斜、向斜C背斜、向斜、断层、向斜D向斜、背斜、向斜、背斜14如果在A、B两处采煤,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A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答案】13.A14.D【解析】第13题,根据岩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D两地的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构造;B地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构造;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错位,为断

8、层构造。第14题,A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因此密度较小的气体易在此聚积,故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B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密度较大的水易向该处汇集,故易发生透水事故。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二、综合题(共44分)15.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和水库修建前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1)从地质构造看,“水库”下面的地层为_构造,“河”下面的地层为_构造。从外力作用的形式看,水库地形与河床的形成都明显受到了_作用的影响。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2)水库建成后,该地区的降水量明显_,其最大变化量约为_。(3)该地计划在水库两侧选一侧修建公路,你觉得建

9、在_岸较为合适。请说明理由。【答案】(1)背斜(或褶皱)断层侵蚀(2)增多100120毫米任一数据都可以(3)南南岸地势低平,降水量少。【解析】第(1)题,水库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河流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为断层;两处岩层都受到外力的侵蚀,变得低洼。第(2)题,从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变化。第(3)题,南岸地形平坦,降水较少,工程建设难度小,适宜修建公路。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16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为_米。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2)沿着剖面线BC

10、的地质剖面图中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分别是_;_。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3)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理由是_。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4)在河流和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形的是_处,其成因是_;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河流横断面呈“U”形的是_处,其成因是_。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答案】(1)陡崖50(2)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3)PP支流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4)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流水沉积作用显著【解析】第(1)题,A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应为陡崖,其高差为50150米。第(2)题,由图可看出,处于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形成河谷;处于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第(3)题,支流P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水流较缓。第(4)题,处于河流上游,水流急,下蚀作用明显;处于河流下游,水流变缓,堆积作用显著。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