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次阶段性检测考试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8914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次阶段性检测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次阶段性检测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次阶段性检测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次阶段性检测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次阶段性检测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次阶段性检测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次阶段性检测考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边县渔门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2008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2006 年11月第卷 选择题(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氓(mng)葳蕤(ru)夙(s)兴夜寐B姝(sh)孟陬(zu)将(jing)子无怒C娈(lun)踟蹰(zh)自牧归荑(t)D荃(qun)否(p)泰淇水汤汤(tng)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骐骥载笑载言泣涕连连言笑晏晏B驰骋溅车帷裳王于兴师修我矛戟C颛顼信誓旦旦彤管有炜美人迟暮D苗裔草木零落乌雀南飞坚如罄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个人”的发现,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

2、地位,_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李白的求仙访道,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_和不妥协。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诵读诗歌,有助于欣赏它的优美意境,感受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的_。A、激活 鄙视 熏染 B、激发 鄙视 熏染C、激活 鄙弃 熏陶 D、激发 鄙弃 熏陶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加上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他过早地衰老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疾病。B、随着中美纺织品贸易磨擦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纺织工业能否在今后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残骛楼諍锩

3、瀨濟溆塹籟。C、由于事关重大,他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决定把这封信暂时不交给公司董事会。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议取消每周休息两天的“双休制”,改设月末连休四天的“小黄金周”,但此建议要被采纳尚需有关部门达成共识。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做57题。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

4、:“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梨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

5、,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

6、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5上文议论的主要问题是( )A批驳历来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B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乌鹊”一词的落实。C历代文学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D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义。6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

7、,这是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C作者对短歌行“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預頌圣鉉儐歲龈讶

8、骅籴。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泥水),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程氏)慨然太息太息:长叹。B轼诣武卫营诣:到去。C首起戏马台,尾属

9、于城属:归属。D城不沉者三版版:筑墙用的夹板。9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母程氏亲授以书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使官吏分堵以守 以虞水之再至A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也相同。B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C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D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D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盐边县渔门中

10、学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2006-2007学年度高2008级第一次阶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答题卷第卷 选择题(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120分)四、(23分)11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3分)译:(2)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3分)译:(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分)译:12读下面的题目,回答问题。(8分)(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5分)闻 雁寒 塘韦应物 赵 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a.这两

11、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2分)b.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3分)答: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它与北朝民歌敕勒歌并称“乐府双璧”。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C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其中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D“诗书”一般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各类经书。13根据下面提示,填写有关内容

12、。(5分,选填5空)(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针对仆碑,提出治学应有的态度是:“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1分)苏轼在石钟山记里说“,?”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1分)(2)苏洵在六国论里面为六国灭亡作出“诊断”:“六国破灭,。”(1分)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盛衰之理,。”(1分)(3)曹操短歌行最后吐露了虚心纳贤的决心:“山不厌高,。,。”(1分)陶渊明归园田居里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的农村美景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1分)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4)氓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分)孔雀东南飞中托物起兴的句子是“,”。(1分) (5)离骚中表明诗人忠君报国,虽死不悔的句子是“,恐皇舆之败绩”(1分)与“,夫惟灵修之故也”。(1分)。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2分)。生命的暗示欧阳斌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