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科学下册最新教师教学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789052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科学下册最新教师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科学下册最新教师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科学下册最新教师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科学下册最新教师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科学下册最新教师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科学下册最新教师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科学下册最新教师教学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1 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科学知识:1、 知道土壤里有什么。2、 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愿意亲近土壤。2、 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材料:找一块新鲜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二、研究讨论1、关于土壤,我们知道些什么?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组织学生提问3、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4、想亲自看一看吗?组织学生讨论带着自己感兴

2、趣的问题前往观察,在现场进行实地教学。5、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什么。6、组织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师及时提示不要惊吓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它们。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情况。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知道土壤里有什么。三、总结巩固 今天我们走进了我们周围的土壤,认识了土壤里面的“居民”。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土壤。2 了解土壤教学目的:1、 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2、 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3、 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4、 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科学知识:1、 知道沙土、黏土和土壤是土壤的三种类型。2、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

3、壤的种类。3、 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4、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5、 能够用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2、 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教学材料:三种土壤样本、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漏斗、纱布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土壤可以孕育成千上万的生命,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土壤(板书课题)二、 研究讨论1、 你们采集的土壤里面又哪些物体?鼓励学生观察后尽可能多地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2、教师小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3做下面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4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4、?(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5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6教师小结三种土壤的名称。7教师将事先准备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边观察边阅读、比较。8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如何比较?组织学生预测9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渗水性。注意保持三个变量的不变。10组织学生做实验。11组织学生将结果与预测相对照,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家乡的土壤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法?三、总结提升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为什么只有这些农作物?3 肥沃土壤教学目的:1、 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2、 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科学知识:1、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5、。2、 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3、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教学材料:小铲、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 植物喜欢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知道吗?什么是肥沃的土壤呢?今天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二、探索研究1、 研究讨论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你会发现什么?2、 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3、 引导猜测: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 肥沃的表土层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呢?组织学生讨论、汇报。5、 教师小结形成过程。6、 你们想亲自看看表土层的形成过程吗?7、 我们可以怎么做?8、 解释:腐殖质9、 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1

6、0、 有同学想把动物放在里面,估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1、 你们想用什么动物?为什么?三、总结提升:教育学生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4 土壤的保护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 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试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2、 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3、 能够进行环保宣传。4、 能作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科学知识:1、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教学材料:查阅资料、泥土、草皮、水壶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 1、 回忆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直接导入二、探索研究1

7、、 提问:你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2、出示图片:大自然、田野、花园3、土壤给动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动植物有回报吗?4、小结:土壤给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动植物也给土壤提供了养分。5、看插图,提问:人类有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6、这些活动为什么会破坏土壤呢?7、简单补充、介绍。你还知道还有哪些破坏土壤的行为?8、做下面的实验,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物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9、人类的活动既然会破坏土壤,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三、总结提升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标:(一)教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

8、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二)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类植物的图片、浸泡过的蚕虫种子、镊子等。2、学生准备:各类植物果实如:花生、玉米、茄子、辣椒、豆角等。三、教学过

9、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果实就是植物种子的“家”,它们在果实中受到保护,现在请你找一找哪里有种子?(二)小组研究讨论。 1、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类果实进行研究,并找出它们的果实。(1)学生进行分析,并找出果实中的种子。(2)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进行分析。2、说一说种子是怎样进行旅行的?(1)学生先自己自主发言。(2)教师播放关于种子传播的图片和资料。(三)自主学习。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先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再把预测的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2)用镊子仔细地剥开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画下你所看到的。注意: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1)先让

10、学生说一说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2)课外拓展实验:在4只瓶里都放入两面三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2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观察4只瓶子。(四)拓展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如:大种子发芽快还是小种子发芽快?把蚕豆种子头朝下放,根会向上长吗?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五)课后作业: 1、 让我们在土壤中种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培育,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并将种子用牙签轻轻按到湿土里,并覆盖一层细土。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2 根和茎教学目标:知识

11、与技能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分为直根和须根,茎一般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等多类;知道在自然界中,植物的根和茎都有一些变态;了解植物的根具有支持作用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了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持作用和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1、出示根雕: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谈话:很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时难以看到它们的模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和茎,(板书:根和茎)让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吧!3、出示菠菜和大蒜,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4、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蒜的根有什么不同?5、提问:你们可

12、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6、学生交流汇报。7、小结:科学上把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植物的根叫做直根;而没有明显主根,每一条根都想胡须一样粗细的根叫做须根。8、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2、交流汇报。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4、出示竹子、牵牛花、黄瓜、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5、交流讨论。6

13、、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特化的结构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3、学生讨论、交流。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

14、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7、(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

15、,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8、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和土壤中的养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茎传输水分的过程吗?(1)交流方法。(2) (出示课前20分钟老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植物体内有运输水分的管道)(3)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可以把老师前两天插入红水中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送水分的管子。演示讲解茎的横切和纵切的方法。(4)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讨论。在茎的横切面上的一圈小红点是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的一条条红线是什么?(6)小结: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去的。9、总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