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141786639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掌握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2.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写作特点。3.引导学生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掌握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2.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写作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关于新闻的文体常识。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

2、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最先看到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接下来我们学习两则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首先来学习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板书标题、作者。二、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芜湖(w)摧枯拉朽(k)溃退(ku)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2)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来源:Z#xx#k.Com3.文体知识。(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特写

3、、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2)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再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就成为新闻六要素。(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4)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有时省略。

4、标题,消息一般采用多个标题,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引标题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主标题概括或说明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交代新闻事件的结果。(

5、6)消息通常所用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填空,然后老师公布答案,自主纠错,并背诵)三、整体感知要求:快速阅读消息内容,并按要求勾画关键信息。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在这篇消息中,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如何:继续进击。2.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6、?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

7、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3.速读消息,找出导语、主体和结语。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四、语言品析这则消息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试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

8、感和内涵。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揣摩语言,并做好批注。然后学生组内交流,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向全班展示,教师即时点评。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之充分,按理说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应当是十分坚固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队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势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在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

9、斗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五、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B.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10、。C.消息通常所用的格式:金字塔结构,这样可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D.新闻的特点只有两个,分别是真实性和时效性。解析:A项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C项消息通常所用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D项新闻的特点是传播性、真实性和时效性。2.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者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30日上午8点,记者在西宁市某早市看到,许多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这种是元宝香包,有招财的意思,这是福袋香包,有带福的意思!”在老奶奶

11、的讲解宣传下,一位中年女性一下就买了10个。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慢慢变淡,但我们西宁人的端午节依然要过得古色古香:粽子要吃,尤其手工香包一定要戴。所以,端午节这天老奶奶手工香包的生意格外好。(西宁晚报2017.5.31)(有改动)A.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西宁人青睐B.手工香包颇受市民青睐C.西宁手工香包颇受青睐D.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青睐解析: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拟写新闻标题,应先找导语,即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段中的第一句话,然后对导语进行“去枝剪叶”的处理,保留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即可。此题中,新闻导语是第一段,B项缺少时间、地点,C项缺少时间,D项缺少地点,所以答案选A。六、课堂小结本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七、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文体知识。2.预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八、板书设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概括主要内容顺利渡江人民解放军必胜主体阐述具体内容时间地点敌军溃败我军竞渡英勇战斗结语显示取得更大胜利的决心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