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8648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养成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靖国平,一、教师的职业特点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 三、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一、教师的职业特点,中国有近60万所普通中小学,承担者2亿多中小学生的教育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们掌握着孩子们的未来,而孩子们则掌握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教师是育人之人,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人。教师的工作,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台湾学者认为:“良师兴国”。反之,“庸师误国”。,一、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teacher):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学习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社会规范和相关技能,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朝着社会所期望的

2、方向发展的专业人员。 在1993年通过的教师法第三条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四条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三十二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誓言: 我宣誓,我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 育人为本,敬业爱生; 传承文明,启智求真; 为人师表,弘扬正气; 终身学习,勇于创新; 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引自“世纪承诺:2001年教师节主题晚会”,一、教师的职业特点,1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描述 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学

3、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三王四代唯其师。” 荀 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有快则法度坏”。 杨 雄:“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 韩 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孙中山:“教育者,乃引导人群进化者”。 陶行知:“乡村教师与未来的乡村教师,心中都应当有一个理想的社会”。,一、教师的职业特点,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培 根: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 第斯多惠:教师需要将培养和教育的

4、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 乌申斯基: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的一个活的环节。 凯洛夫:教师必须具有可作为学生模范的高尚的个人道德意志品质。 威尔逊:教师是道德教育的中心人物。,一、教师的职业特点,2、如何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 1)关于教师职业的隐喻分析 蜡烛论。“教师是蜡烛,奉献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别人。” 园丁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工程师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桶 论。“教师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一、教

5、师的职业特点,2)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析 (1)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明显专业性的职业。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多样性;影响学生发展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教师劳动的内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劳动过程高度的综合性与丰富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的示范性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直接的教育意义。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1、教师需要有职业道德 (1)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学生的心目

6、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2)自身发展的需要。徐特立先生认为: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易遇,人师难寻。” (3)由“知性教师”转向“德性教师”的需要。(我们的知识完全可以应付工作的需要,但我们的德性不一定经得起考验,况且这种考验是持久的、强烈的。) (4)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2、教师的德性及其养成 1)教师德性的含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 教师德性是内在的,需要在教师的

7、教育实践中形成。教师德性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如荀子所说:“化性起伪”、“积善成德”和“继善成性”。 第一,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负担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第二,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第三,教师的德性还表现为,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2)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 (1)教师善。 教师善,指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学生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善的两个要件:第一,教师善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第二,教师善的

8、动机与结果应该实现统一。 (2)教师爱。 教师爱的三元素:“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台湾学者高振东先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严格要求和信任、期望上。“皮格马利翁”效应。,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3)教师公正感。 教师公正就是指教师把每个受教育者应该得到的合理需要、合理评价给予他。教师要具有正大光明、质朴和公道的品质。 (4)教师责任感。 教师责任是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与承担就是教师的责任感。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教育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真正

9、意义上的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真正的教师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对学生需要所表达的反应。,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3)教师德性的养成 (1)致知。“致知”是个体通过深入地明伦察物,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感情,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前提。 (2)内省、反思。内省是一种个体自觉进行道德反思的过程。 (3)践行。践行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实践是由特定环境中如何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的信念指导的行动。 (4)慎独。“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在身居独处或个人单独行动

10、时,要随时警惕自己,决不能因别人不知道,而做出违反道德的事。,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3、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主要特点: 第一,注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第二,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第三,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第四,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1)美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的师德规范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师德理想。 “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

11、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 第二,师德原则。 第三,师德规则。,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2)德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繁忙的教育和教学任务;(2)具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3)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善于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不使教学环境搞得使学生像老鼠看到猫一样害怕;(4)热爱自己执教的学科,因自己的执教而感到欢欣鼓舞,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义;(5)对自己的执教学科很有信心,很有把握,了解它的难点、关系、系统、方法等;(6)懂得学习,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不同的个人进行学习、思考和记忆,懂得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12、(7)具有民主精神,不仅认识到在教师之间应该民主,而且在师生之间也应该讲民主;(8)具有良好的师德,具有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3)日本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1)对自身:教师应有良好的、健康适度的生活习惯,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生活有节制,有良好的教养。 (2)对他人:具有人类之爱,并具有慈善、体谅、亲切、温暖、感谢心与同情心。 (3)对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并努力克服人类的弱点。 (4)个人与团体:明确团体中个人的义务与责任,通过个人的努力提高团体的质量;具有公德,遵纪守法,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4、我国中小学教师职

13、业道德规范 1)依法治教。 2)爱岗敬业。 3)热爱学生。 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 6)尊重家长。 7)廉洁从教。 8)为人师表。,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5、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宏观条件、学校内部客观状况、学校气氛、人际关系和总体环境影响等。 1)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 2)不尊重学生。 3)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4)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 5)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三、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1、当前教师职

14、业道德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现代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 2)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要之间的冲突。 3)在教育过程中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竞争矛盾日趋激烈之间的冲突。 4)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三、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2、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2)对待学生的道德。 3)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4)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成员的道德。,三、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3、专业化视野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学生观和教育观 (1)学生观:学生是人(

15、能动体、具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学会学习和学会生活的人。“学生活知识,学生存技能,学生命意义”。 (2)教育观。“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探险”。,三、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2)创新意识与能力 “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创造是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 牛津大学的一位教授讲过一句名言:“牛津教你有中之无,剑桥教你无中之有。”(Oxford teaches you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Cambridge teaches you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三、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3)协作精神与能力。 在一个合作化的社会中,一个没有鲜明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的教师,是根本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