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性能检测测验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指导手册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78599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造性能检测测验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指导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铸造性能检测测验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指导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铸造性能检测测验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指导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铸造性能检测测验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指导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铸造性能检测测验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指导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铸造性能检测测验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指导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性能检测测验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指导手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铸造性能测试仪数字化采集系统用户手册一、 系统概述铸造性能测试仪数字化采集系统采用大连理工大学自主开发的DUT3000数据采集模块,并通过串行口数据通讯技术,实现温度数据、位移数据和拉压力数据与计算机的实时通讯。采用软件技术,实现采集数据的实时显示、数据存储和过程回访等。该系统可以同时采集6通道温度数据,3通道温度、位移、拉压力数据等,既可以满足双试棒合金热裂线收缩仪、自由线收缩仪、通用框型合金动态应力测定仪的数据采集要求,又可以满足6通道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要求或其他类似的采集任务要求。由于采用的是串行通讯技术,可以实现采集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即,在实时采集过程中,通过标准的串行连线将采集系统与

2、主计算机相连,将采集用的计算机安置在远离采集现场的安全地带,保护主计算机的安全。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系统的有关要求:1) 由于数字化采集系统本省已预设热电偶的类型为K型,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必须采用K型热电偶。2) 本采集系统已经对双试棒合金热裂线收缩仪、自由线收缩仪、通用框型合金动态应力测定仪进行了标定,在拉压力和位移测量时只能与上述设备匹配使用,或与其完全相同的传感器配套使用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度要求。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3) 与本系统连接的采集计算机应具有可用的9针串行接口(COM1),建议采用奔腾以上的计算机,内存大于256M,硬盘应有400M以上的可用空间。计算机应该装有WINDO

3、WS98以上的操作系统,并装有支持动画播放的媒体播放器软件。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二、 系统的硬件连接1、 采集系统与主计算机的连接采集系统与计算机的连接十分简单,只要如下图所示,用标准的串行通信电缆将采集系统与主计算机相连即可.2、 6通道温度数据实时采集的硬件连接本系统内设有专用的温度补偿通道,可以自动获取环境温度,并实现上述6通道温度数据的冷端(室温)温度补偿。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在连接时必须选用K型热电偶,并正确连接好热电偶的正负接线端。接线示意图如下:温度1 温度2 温度3 温度4 温度5 温度6 3、 双试棒合金热烈线收缩仪的硬件连接双试棒合金热烈线收缩仪与采集系统的连接要注意以

4、下2点:1)热电偶、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线一定要按照下图连接到指定端子上;2)连接时注意不要正负信号线反接。线收缩热裂力温度1 双试棒热烈线收缩仪背板示意图热裂线收缩热偶4、 自由线收缩仪的硬件连接自由线收缩仪与采集系统的连接要注意:1)热电偶、位移传感器、的信号线一定要按照下图连接到指定端子上;2)连接时注意,由于线收缩仪制造方面的原因,位移传感器的正、负端要分别接在采集系统位移接线端子的负、正端子上,即,正负信号反接。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热裂力线收缩温度1 自由线收缩仪背板示意图热裂线收缩热偶5、 通用框型合金动态应力测定仪的硬件连接通用框型合金动态应力测定仪与采集系统的连接如

5、下图所示,注意接线的正负。注意:2-5的操作应从1通道开始连续使用通道,否则通道可能产生干扰。温度1 温度2 温度3 温度4 温度5 温度6 通用框型合金动态应力测定仪背板示意图连线时,注意文字标注的对应力2力1热偶三、 系统的数据采集1、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应用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时应注意以下的基本步骤:1) 根据不同的采集任务,按照硬件连接的要求,将采集系统与热电偶即各种传感器相连接,接通电源。2) 采用标准的串口信号线将采集系统与主机相连接3) 接通采集系统的电源开关(位于正面板上)。4) 启动主计算机中的数据采集软件系统,选择采集任务,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2、软件相关说明:1)采样周期:指

6、两次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即多长时间采集一次数据。可以从下拉列表中选择,最小采样周期1秒,默认值1秒。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2)采样时间:指采集数据的时间,即采集多长时间的数据,默认值10分钟。根据实验时间的长短预先设置一个值,如果采集时间超过了这个设定值,软件会自动将时间加一倍,并重新绘图。在采样周期为1秒的情况下软件支持的最长采样时间为8个小时,若采样周期为2秒最长采样时间16个小时,以此类推。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3)回放间隔:指显示两个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回放间隔小,数据回放速度快。从1毫秒到500毫秒变化,默认回放间隔50毫秒。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4)系统校准:目的在于检测设备连接和

7、通道使用情况,提醒用户确认,以减少出错机会:4.1)如果采样周期、采样时间、温度标尺为空,出现提示对话框4.2)如果系统电源没有接通,出现提示对话框4.3)提示通道使用情况确认通道使用正确后,点击“确定”,准备开始数据采集;如果有问题,点击“取消”,检测通道设置。5)如果窗口出现“Port already open!”错误,请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3、6通道温度数据实时采集1)进入主程序界面2)选择菜单:任务选择温度采集,点击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变为“6通道温度信号实时数据采集”3)设置采样周期,点击下拉框选择采样周期,默认值1秒4)设置采样时间,在文本框内设置采样时间。5)设置温度标尺,根据实验

8、情况,设定采集温度的最小值、最大值6)进行系统校准7)点击“开始检测”按钮,开始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曲线实时显示在图像区域8)点击“停止检测”按钮,停止数据采集,程序自动保存采集数据和图像4、双试棒合金热烈线收缩仪的数据采集1)进入主程序界面2)选择菜单:任务选择热裂及线收缩,点击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变为“热裂及线收缩信号实时数据采集”3)设置采样周期,点击下拉框选择采样周期,默认值1秒4)设置采样时间,在文本框内设置采样时间5)设置温度标尺,根据实验情况,设定采集温度的最小值、最大值6)进行系统校准7)点击“开始检测”按钮,开始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曲线实时显示在图像区域8)点击“停止检测”按钮,停

9、止数据采集,程序自动保存采集数据和图像5、自由线收缩仪的数据采集1)进入主程序界面2)选择菜单:任务选择自由线收缩,点击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变为“自由线收缩信号实时数据采集”3)设置采样周期,点击下拉框选择采样周期,默认值1秒4)设置采样时间,在文本框内设置采样时间5)设置温度标尺,根据实验情况,设定采集温度的最小值、最大值6)进行系统校准7)点击“开始检测”按钮,开始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曲线实时显示在图像区域8)点击“停止检测”按钮,停止数据采集,程序自动保存采集数据和图像6、通用框型合金动态应力测定仪的数据采集1)进入主程序界面2)选择菜单:任务选择应力框,点击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变为“应力框信

10、号实时数据采集”3)设置采样周期,点击下拉框选择采样周期,默认值1秒4)设置采样时间,在文本框内设置采样时间5)设置温度标尺,根据实验情况,设定采集温度的最小值、最大值6)进行系统校准7)点击“开始检测”按钮,开始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曲线实时显示在图像区域8)点击“停止检测”按钮,停止数据采集,程序自动保存采集数据和图像四、系统的数据回放1、6通道温度数据采集结果的数据回放1)进入程序主界面2)选择菜单:过程回放温度采集,点击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变为“6通道温度数据过程回放”,出现“打开”对话框,选择要回放的数据文件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3)设置回放间隔4)点击“开始回放”,开始数据回放。回放结束

11、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开始闪烁。2、双试棒合金热烈线收缩仪数据结果的回放1)进入程序主界面2)选择菜单:过程回放热裂及线收缩,点击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变为“热裂及线收缩数据过程回放”,出现“打开”对话框,选择要回放的数据文件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3)设置回放间隔4)点击“开始回放”,开始数据回放。回放结束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开始闪烁。3、自由线收缩仪数据采集结果的回放1)进入程序主界面2)选择菜单:过程回放自由线收缩,点击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变为“自由线收缩数据过程回放”,出现“打开”对话框,选择要回放的数据文件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3)设置回放间隔4)点击“开始回放”,开始数据回放。回放结束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开始闪烁。4、通用框型合金动态应力测定仪数据采集结果的回放1)进入程序主界面2)选择菜单:过程回放应力框,点击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变为“应力框数据过程回放”,出现“打开”对话框,选择要回放的数据文件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3)设置回放间隔4)点击“开始回放”,开始数据回放。回放结束后,图像框上方标题开始闪烁。五、安装说明Ver1.0版应用程序支持Windows2000,不支持Windows98/me。在安装过程中显示进度时,由于解压缩文件所需时间较长,等待一段时间,安装回继续进行。所有数据和图像保存在安装路径下的“实验数据”文件夹下。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