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2 湘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85704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2 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2 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2 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2 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2 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2 湘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2 湘教版必修3(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春天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 (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 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珠海香洲旧貌 (1979年),1998年9月,珠海夺得联合国人居中心评选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行动”头名,1985年的深圳市区,1998年的深圳市区,一、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位置: 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2、,范围: 珠三角包括9个市42个县(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 。,概念,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城市化,农业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意义,阅读课文P64内容总结归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它分为几个阶段及特点是什么?,?,二、珠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区域中心城市(广.深)的辐射带动作用,城乡融合,农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以

3、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核心城市为中 心的城市群体系,阅读P64材料:“崛起的珠三角城市群”,掌握珠三角城市的特点。,城镇人口多,比重高,达70%; 数量多,密度大; 城镇经济实力较强; 外来劳工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电、供水和通信水平居全国前例,(1)沿河分布: _ (2)沿海分布: _,广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香港、澳门、深圳、珠海,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有何特点?,惠阳市,东莞市,增城市,从化市,四会市,高要市,开平市,台山市,恩平市,在左 图红 色的 点中 指出 与 1983 年相 比新 增的 九个 城市,以_企业、_工业为主,生产

4、比较_,中小,轻工业,分散,珠三角“一镇一品”经济特色,珠三角“一镇一品 ”的专业镇经济,每个乡镇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促进了珠三角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使珠三角的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例。,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究:,阅读,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

5、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在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毗邻香港 华侨众多 开放政策,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农村城市化,阅读 汹涌的“民工潮”

6、,工业化,概念,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 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促进,四、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活动参与P70珠三角城市化问题:,1、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影响社会治安;产生贫困问题。,2(1)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质量,如改善大气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2)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展模式, 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形成等级有序、结构 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充分增强区域

7、中心城 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三角城市化进程, 城市发展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 差距。 (3)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一方面可以 缓解大城市中心压力、减轻或避免城市化进 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城市向科技 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最终把 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建成一个“最具活力的大 规模科技中心”和“新经济时代的珠三角经 济旗舰”,构筑新经济时代珠港澳一体化的珠 三角城市经济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社会治安、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措施: 1)建立卫星城、

8、开发新区,以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 护 和 治 理 城市 环 境,(1)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占用大量耕地,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污染水源、土壤,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用土地等,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领域。 (2)但城市化进程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城市周围形成了面向城市这一市场的郊区农业。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代替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差别日益缩小。,活动参与P71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工 业 化,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人的观念、生活方式转变,大量占用耕地,

9、城镇和工业过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问 题,城市化进程,城乡一体化,城市群体系,归纳总结,1、图中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练习:,2、珠三角近二十多年来的城市化速度较 快,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人口迁移 B经济发展 C人口增长 D自然条件 3、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 下列城市分布受河流影响相同的是: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广州 4、下列城市分布受河流影响相同的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重庆,B,AD,CD,5、 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

10、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6、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C)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地理事物由1_4的历史过程,(1)此过程被称为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_ _ _ (3)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_ (4)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_ _,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出现城市群,不断上升,城市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城市,郊区,早,慢,高,大中小城市的比例比较合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