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和按摩知识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8111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200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和按摩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中医基础理论和按摩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中医基础理论和按摩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中医基础理论和按摩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中医基础理论和按摩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和按摩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和按摩知识讲解(2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礼仪礼节,按摩的起源,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有记载“按跷” 、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说明推拿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止痛去病的目的。,按摩服务程序,1.准备:服装、卫生、首饰、胸卡,3.按摩: 床单、患者体位、保暖、问感觉、位置(距患者10-20cm)、术者站立躯干不曲,脚与肩同宽。 功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用力:发力在脚、用力在腰、促动肩臂、力贯指端。,2.迎宾送客,按摩服务程序,方向:一般认为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以促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向心回流,有利于代谢尾产物及其有害物质及时排出体外。 消化道的按摩应

2、按照其生理运行方向进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利于废物的排出。 对于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病情严重的患者一定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以帮助血液的回流,血管结球的部位绝对避免推按,以防突然爆裂。,对于动脉痉挛变细的患者应由近心到远心按摩。 补泻:一般认为轻者为补(适用于体弱多病、儿童、妇女以及患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病者)。重者为泻(适用于身强力壮及金刚脚),实践证明强刺激见效快,疗效显著。采取顺经络运行的按摩方向为补;逆经络运行的按摩方向为泻,以补虚泻实。血液流动来看,依据向心按摩为补,离心按摩为泻 。旋转来看顺时针为补。操作频率来看,快为泻,慢为补。,按摩服务程序,按摩禁忌症,1.诊断不明的脊柱损

3、伤 2.骨折、骨结核、骨癌、骨髓炎、严重骨质疏松 3.急性传染病、消化道溃疡或穿孔、肿瘤囊肿局部 4.严重心肺脑疾患、体质过于虚弱者 5.有出血倾向者、 6.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疾患者或损伤者,按摩禁忌症,7. 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髋部 8.应由医师处理的各种疾病 9.吸毒者毒瘾发作时 10.酗酒者酒醉时 11.个人敏感区,按摩基础知识,正常人体解剖学,经络腧穴学,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按摩手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理论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精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4、。,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一、中医理论体系特点,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为用的,病理上相互影响即五脏一体观。 人的形体和精神意识、生命活动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体观。,1.人是一个统一整体,1.人是一个统一整体,(一)整体观念,1).五脏一体观,人体由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构成,各脏腑形体官窍彼此相互沟通,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与六腑形体官窍相联系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心、肝、脾、肺、肾五系统又通过经络彼此联系。,1.人是一个统

5、一整体,(一)整体观念,1).五脏一体观,气血津液精运行贮藏于五大生理系统中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广义的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和主宰者。狭义的神:精神意识思维,情绪、思想、性格。,2).形神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形体精神的结合统一,不可分离。 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神不能离开形 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神一旦产生就对形起着主宰作用,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化气生神的物质基础,精藏于脏腑内不妄泄,又受神和气的控制调节。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气也是化神的基本物质。

6、气充则神旺,气的运行又依赖神的控制调节。,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构成形与神俱的有机整体。,1.人是一个统一整体,(一)整体观念,病理上的整体性,脏腑之间 脏腑形体官窍间 五大系统间 形神间,肝的 病变可以影响脾胃,可以影响肺,可以影响心。脏的病变可以影响形体官窍。眼睛的疾病可以是肝的病变也可以是其他脏的病变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的病变可以引起神的异常,神的异常可以导致精气血津液的病变。,1.人是一个统一整体,(一)整体观念,诊治上的整体性,“有诸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也”,下病上取、上病下取,1.人是一个统一整体,(一)整体观念,诊治上的整体性

7、,舌生疮可以清心和小肠的火加一定的利尿的中药。肾阳虚的泄泻可以用艾条灸百会穴。水不涵木的眩晕可以按摩足心的涌泉,使得肾水得充涵养肝,眩晕自减。养生既要养形又要养神。恬淡虚无。治疗疾病要治形治神相结合。,2.人与自然相统一,(一)整体观念,“人与天地相应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天暑则腠理开,天寒则腠理闭”,一日中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阴阳消长”,“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西北少用寒凉之品,东南少用辛热之品,2.人与自然相统一,(一)整体观念,春夏秋冬的脉象有别。心火旺者夏天容易发病。冬天阳虚者发病率高。北方高血压发病高,南方关节炎

8、发病高。关节疼痛的疾病在寒冷和阴雨天时加重,有些疾病可以预感到天气的变化。头风病先风一日则病甚。法于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能冬不能夏者,冬不避寒凉,反之。,3.人与社会相统一,(一)整体观念,战乱时期人民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政治经济地位高的人骄傲霸道。反之自卑颓丧,从而影响人的气血疏通和脏腑机能。劳力则中实而骨劲筋强,劳心则中虚而筋柔骨脆。尝富后贫,皮焦筋屈。尝贵后贱,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二)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辨症论治中,中医非常重视辨证论治,证包括 病因:风寒暑湿燥火、七情、痰饮、瘀血、结石 病位:表里、脏腑、经络 病性:寒热 邪正关系

9、:虚实,(二)辨证论治,在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辨症论治中中医非常重视辨证论治,证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质,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症只是某个疾病的症状体征,同病异治(感冒、咳嗽)、异病同治(内脏下垂),二、阴阳学说,南,北,西,东,二、阴阳学说,阴阳指的是宇宙间相互关联且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天地、日月、水火、寒热、升降、明暗,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属于阳,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属于阴,脏腑、气血、上下、内外、左右、南北、天地、昼夜、春夏秋冬、温热寒凉、干燥湿润、轻重、清浊、化气成形、动静、兴奋抑制,二、阴阳学说,(一)阴阳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水火、天地,2.阴

10、阳相互转化:物质能量(精气),单个事物无法定阴阳:60度的水,阴阳之中复阴阳: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二、阴阳学说,(二)阴阳学说的内容,1.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天气降地气升而成云、电、雨、露从而化生万物。,2.阴阳对立制约,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对立制约是动态平衡的:四季变化、生命活动,(二)阴阳学说的内容,二、阴阳学说,制约太过: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 制约不及:阴虚则阳亢、阳虚则寒,人体阴阳对立制约达到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阴阳互根互用,即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二)阴阳学说的内容,二、阴阳学说,3.阴阳互根互用,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

11、以化,孤阳不生,阴损及阳,自然界: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之长雨水渐多,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随之潜藏降水渐少,人:白天兴奋是以夜晚充足休息为前提的, 夜晚抑制是以白天的兴奋为条件的,(二)阴阳学说的内容,二、阴阳学说,4.阴阳消长平衡,此消彼长,为制约不及,阴虚火旺,阳虚阴胜,此长彼消,为制约太过,热胜伤阴,寒胜伤阳,此消彼消,互根互用不及,血虚气虚,阴损及阳,此长彼长,互根互用得当,补气生血,阴中求阳,(二)阴阳学说的内容,二、阴阳学说,5.阴阳相互转化,阴阳消长的结果,质变,物极必反。,寒极生热,热甚则寒,四季变化无不为此。,人急性热病忽然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出冷汗的阳气暴脱,此时即转为

12、了阴证。,(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二、阴阳学说,1.说明生理,腹为阴、内为阴、下为阴、五脏藏而不泻为阴,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皮为阳中之阳、肉为阳中之阴、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心肺在上为阳、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肺属金主肃降为阳中之阴、肝脾肾居下属阴、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肾属水主闭藏为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二、阴阳学说,2.说明病理,阳胜则热:高热、烦躁、面赤、舌红苔黄、脉洪数,阴胜则寒:肢冷蜷缩、面白、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紧,阳虚则寒:加自汗、脉微,阴虚则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三)阴阳学说在中医

13、学的应用,二、阴阳学说,3.用于治疗,阴阳偏胜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阴阳偏衰:虚则补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4.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二、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指树木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引申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或现象都归属于木,二、五行学说,(二)五行的特性,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关明的特性,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的事物或作用和现象都属于火。,土曰稼穑:是指种植和收获谷物,引申为凡具有生长、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万物土中生”,二

14、、五行学说,(二)五行的特性,金曰从革:金是通过变革产生的,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沉重刚硬常用于杀戮,但有随人的意志而更改的特性,凡是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特性的事物或作用和现象归属于金。,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点,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特性的事物或作用和现象归属于水。,(三)事物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应用类比推演法进行归类,日出东方,与木生升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属木。南方炎热属火。日落西方,与金之沉降相似故属金。北方寒冷与水之寒凉相似,故属于水。中原之地土地肥沃,万物繁茂,与土之特性相似故中央归属土,“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

15、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 阴阳应象大论,(三)事物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五味入胃,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嗜欲不同,各有所通。”灵枢,(三)事物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木性升发,酸性收敛;火性炎炎,苦性坚泻;金性降敛,辛味发散;水性寒凝,咸味软散。,(三)事物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木=青色,为木叶萌芽之色。 火=赤色,为篝火燃烧之色 。土=黄色,为地气勃发之色。 金=白色,为金属光泽之色。

16、 水=黑色,为深渊无垠之色。,(三)事物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条畅情志的功能故属于木,心血具有温煦之功故属火,肾具有藏精、主水功能故属于水,肺以肃降为顺属金,脾具有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属土,(四)五行相生相克,二、五行学说,相生:母子关系,相克:所胜、所不胜 我克、克我关系,水西而东,金所生也,金属熔化之后就成为水了(液态),(四)五行制化,二、五行学说,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也不可无制,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五)五行胜复,五行中一行亢盛即引起所不胜的报复性制约,又叫子复母仇,(六)五行相乘相侮,二、五行学说,木,火,金,水,土,相乘又叫倍克,相侮又叫反克,有太过与不及两种情况,(七)五行母子相及,二、五行学说,子病及母,母病及子,(七)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1.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特性及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子病及母:肝火旺致肾阴虚、心肝火旺,母病及子:肾阴虚致肝阳上亢,脾虚肝乘、木旺乘土,木火刑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