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师教学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80545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教师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教师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教师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教师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教师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教师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教师教学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第3学时 总第学时模块单元诗歌鉴赏课题把握意象主备人叶俊学习时数4学时时间执教人学习目标1能说出“形象”“意象”“情景交融”等概念的内涵;2能说出古代诗歌基本分类,近体诗、词的一般特点。3能概括意象,理解情景交融。学习重点概括意象、理解情景交融的能力训练学习难点提升诗歌的字词理解能力学习准备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第三学时一 展示目标1能准确判断景物意象描写的方法2能解释鉴赏诗歌意象创造艺术二 自学导学学习意象描写的方法(一)【知识清单】描写的方法1.从内容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2.从修辞角度看: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3.从运动角度看: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4.从观察角度看:远近

2、推移,俯仰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5.从感知角度看: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修辞方法一般修辞比喻 比拟(拟人 拟物) 借代 夸张描写技法侧面描写烘托 反衬 衬托(映衬、陪衬) 以动衬静正面描写组合意象 细节描写 白描 渲染 动静结合 远近推移 多角度描写 时空结合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二)知识讲解【活动实施方案】以实例体会,通过学习理解和教师指导,理解记忆表格中概念。1.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3、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2烘托 反衬 衬托(映衬、陪衬)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也叫侧面描写。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烘托),一种是反衬。其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通过描写正衬山之高。又如“天台

4、一万八千丈,对 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反衬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映衬(衬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 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5、,何日是归年?”有人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未免被人褒女 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色误国。有动静相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 时也应注意。正衬(烘托)也称“烘云托月”,就是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显示或暗示所写的对象。映衬可以是相互的,可以说“互相映衬”

6、;而烘托一般指单方面的。正衬通常就叫做衬托,衬托指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这样看来: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 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烘托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

7、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反衬和对比不尽相同,前者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后者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3动静结合 属于正面描写,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

8、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4白描与工笔细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前者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

9、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后者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这两首诗写得含蓄空灵,启人深思。而在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联四句,则采用了工笔的手法,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轻盈淡雅,飘渺空灵,清新而富有生气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景色,令“王孙自可留”。5远近推移 写景时把远景和近景结合起来写,好象拍摄电影时镜头推远和拉近的方法。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

10、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然一体。从“漫成”可见是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足见诗人体物之工。6多角度描写 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描写,这些角度有色彩、大小、方位、声音、质地等;也可以运用多种感觉方式来写;也可以从俯视、仰视、平视等角度或远处、近处分别来写。如望米芾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这首诗的颈联从色彩(红、白)、声音(画角)、动态(催、起)、时空多角度写景。7渲染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使形象更加突出,加强艺术效果。渲染其实是一种不同于白描的浓墨重彩的描写。芙蓉楼送辛渐

11、(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8组合意象 选取多个典型景物强化氛围的营造的手法。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从修辞方法上说叫“列锦”。9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特写镜头);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广角镜头)。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 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

12、人事景物的形象 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如柳宗元的江雪。10.时空结合时空是诗人构思、营造意境的重要元素,读诗时要注意诗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变化。(1)时空压缩:把本来存在的时空的差距压缩到极小,或者把不同距离和时间的事物放在一起来写。如李白:山从人面起,云伴马头生。又如清人徐兰出关: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第三句,诗人浓缩万里空间,形象具体地强调了将士们临出关前后的巨大心理差异,表现出关士卒对家乡强烈的留恋之情。刘禹锡的乌衣巷: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前后两个历史画面的时间距离压缩掉,使二者同时出现

13、在意象组合之中,曲折寄寓兴废成败的历史感慨。 (2)时空延展:就同一时(空)间背景,写殊异空(时)间的物景人事。羁旅怀人的诗歌,多采用第一种,“孤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于同一时间写两地相思,使思忆之情更为深婉动人,就是手法中的悬想。 怀古诗往往多运用第二种手法,即诗人在凭吊墓冢,访谒祠庙,或登山临水时,将所在空间的自然景色与时间的历史沧桑巨加以融合、对照。譬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时空交织

14、:在一首诗中,时间与空间意象错综交织。这对于加深诗作的思想深度,拓展诗的意境,增大诗的容量都很有裨益。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是如此。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小诗在时空安排上颇为精巧,既有从“巴山”到“西窗”,至“巴山”的空间往复对照;又有由今宵、他日,折回到今宵的时间回环对比,艺术构思新颖奇绝,意境曲折深婉。 时空交织更多表现在全诗意象的安排上,如唐人刘皂的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让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时,无法不产生心灵的悸动。时间的跳跃推

15、动空间的跳跃,空间的跳跃又为时间的跳跃增添新的内容,它们互相比较、映衬、抗衡和冲击,使欣赏者的思维在多重联想中产生真切的感受。时空跳跃性结构是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和构架,鉴赏时注意沿着时空的线索,立足时间与空间的对立统一,把省略的意象衔接起来,把隐含的内涵品味出来,连贯诗歌起伏的语气,捕捉诗人跳跃的思绪,追求诗歌的准确把握,从而领会诗人表达的情与志。11.虚实结合参见意境一节。三 实践探究【活动实施方案】(一)通过实例示范,理解把握通过描写创造意象的方法,并能正确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注释】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zng):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解说】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这是一首述志词。要注意题目“酬孝峙”和简介“入清不仕”。要思考作者写的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