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册语文教师教学案(全册I)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77613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上册语文教师教学案(全册I)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苏教版四上册语文教师教学案(全册I)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苏教版四上册语文教师教学案(全册I)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苏教版四上册语文教师教学案(全册I)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苏教版四上册语文教师教学案(全册I)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上册语文教师教学案(全册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上册语文教师教学案(全册I)(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老师,您好!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观察教师的工作,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与勤奋。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说出“崇高、古今中外、浸透、蕴含”等词的意思。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我能读懂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的含义。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1.听录音朗读诗歌。2.放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自己认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做上记号。3.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想全诗共有几

2、句话,可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什么。4.自学后在组内交流。四:细读第一段1.认真朗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2.想想:“啊,教师的事业是多么崇高!”中的“崇高”是什么意思?3.从哪些诗句能体会到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默读诗歌找一找。4.合作交流:“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1)诗句中的“浸透、蕴含”分别可换成哪个词?(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3)比较朗读:读一读,比比哪个句子说得更好?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5.我们的

3、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教师,于是,诗人送给老师一句话_。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这句话是哪一句 ? ) 6.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讨论:昨天 、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7. 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 ?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1)哪个词最能突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2)有感情朗读诗歌,读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五、课堂检测 1.辨别字形并组词 崇( ) 浸( ) 涌( ) 踪( ) 侵( ) 捅( ) 编( ) 茁( ) 偏( )

4、拙( ) 2.按要求写词语(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天南( ) 理想( ) 崇高( ) 幸福(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浸透( ) 创造( )悄悄( ) 辛劳( ) 蕴含( ) 祝愿(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2.搜集赞美老师的诗歌。学习目标1.我能读懂诗歌第二段内容,知道诗歌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和赞美教师工作的崇高与美好。2.我能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明确目标 三:细读诗歌第二段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优美的句子。 1.自读诗歌,思考:哪一句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句具体写出了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 3.讨论

5、归纳 (1)“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a.解释词语。春晖:朝霞:b.教师的工作( )了人才,( )了心灵,所以,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2)“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a.这两句话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_。b.“笔尖飞舞”指的是_,“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4.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5.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衷心”的意思。四、合作探究读诗歌,合作交流讨论:1.诗歌中两次出现“老师,您好!”,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说说老师“好”在哪里?为什么课题中用“您”而不是用“你”?

6、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2.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对这种说法你是怎么看的呢?3、教师的工作是多么崇高和神圣,你能说出赞美老师的诗句或诗歌吗?五、课堂检测1、老师,您好!这是一首( ),赞美了教师事业的( )和( ),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 )和( )之情。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2.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完成下列问题。其中“春蚕”喻指_,“理想的丝线”喻指_;“甘露”喻指_,“茁壮的新苗”喻指_.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2.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上网或从工具书中查找有关苏轼及他人的词的资料 ,记录在课本上。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学习目标:

7、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或查字词典说出“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宽慰、婵娟”的意思。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能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指生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2.简单介绍苏轼生平。3.多媒体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篇并揭示课题。二: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一).我能正确认读下列生字、新词。1.生字管 尝 赏 绪 睁 隐 悲 缺 虽 宽 辙 慰2.新词做官 品尝 观赏 心绪不宁 眼睁睁 悲欢离合 有隐有现 阴晴圆缺 虽然

8、 宽慰 苏轼苏辙 皓月当空 思念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埋怨 十全十美 屈指 吟诵 婵娟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3.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 )埋 _ ( ) 4.我能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屈指算来 宽慰 婵娟 、 5.再读课文:按赏月、怨月、吟月给课文分段,在课文中标记出来。(在小组里交流)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四.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2.在这篇课文里苏轼开始时一边,一边,后来又,可他转念想,最后,吟诵他的千古传诵_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_。课堂检测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埋(mn mi)怨品尝(s

9、hng chng)玩耍(shu yo)朝廷(tng yn)二、看拼音,写词语pn chngwn shumn yun()()()gun shngdn yunkun wi() ()()bi hun l hyn qng yun qu()( )三、比一比,再组词廷()耍()尝()挺()要()赏()洒()慰()隐()酒()蔚()稳()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品尝()观赏()()地品尝()地望着()的月亮()的感情五、根据意思写出词语比喻亲兄弟感情深厚。()形容彼此关系亲密。()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浪地课文,背诵4、5、6自然段。2.收集描写表达诗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1至2首

10、) 学习目标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1、我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背诵课文的4、5、6自然段。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二课但愿人长久,知道课文围绕(什么事物),分别写了(谁)在节因思念弟弟(谁)月、月、月,创作出著名的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二、明确目标三、细读品读,体味领悟 (一)自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1.中秋节有哪些习俗?2.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从哪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3.有感情地朗读一到三自

11、然段 (二)小组合读课文 4、5自然段 ,交流讨论: 1.苏轼由思念弟弟转而埋怨月亮。他为什么“埋怨”月亮?(因为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轼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常常很难相聚。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2.这段话后面是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引导想象)3.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他美好的感情表现在哪里? (三)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1.“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2.“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3.再读课文,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4.用自己的话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四)有感情朗读四、五、六自然段,并熟读背诵。说说课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交流四、合作探究 1、课文中苏轼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描写他心情变化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的词语。 2、从苏轼情感变化和创作过程中你觉得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五、课堂检测: 一: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合:_缺:_全:_ 句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