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0: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7178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0: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0: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0: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0: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0: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0: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0: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军事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1.18401842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 夺取更多的 和 ,以武力打 开了中国的大门。 2.1856 1860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攫 取更多的侵略权益,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 战争。1857年攻占广州,1858年攻占 ,1860 年再度攻陷天津并进入 ,火烧圆明园。,学案 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天津,北京,3.18941895年,日本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的矛盾,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在战 争中,日军先后攻占旅顺、大连和威海卫等地, 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取得了 海域制海权, 全军覆没。 4.19世纪末

2、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瓜分世界。1900年6月,英、 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 国,先后攻占 和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外逃。 5.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先后占 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扶植汪 伪等傀儡政权,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对沦 陷区人民实行残暴统治。,黄海,北洋舰队,天津,北京,二、经济上: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控制中国 市场并掠夺资源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世界资本 主义经济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 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 国卷入 市场,沦为列强的经济附

3、庸,从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前期,列强对华经 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有早期的 。,资本主义世界,资本输出,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 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华侵略以 为主(例 如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权、矿权、设厂权 等),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资本输出场所。 3.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大量掠夺沦陷区的农业、 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劳动力等,目的是将 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其附庸经济,实现其“ ”的目标。,资本输出,以战养,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列强通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从政治、经 济、文化等各方面控

4、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 展的进程。(2)封建主义虽然受到打击,但封建 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相勾结,残 酷统治中国人民。(3)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 坏,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 展,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4)由于 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使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5)两大社会矛 盾并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 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 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三、政治上:破坏大量中国主权并干涉中国革命 1.破坏中国主权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3年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

5、门条约签订,1844年 又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 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独立的 主权、领海主权、 主权、 主权和贸易主 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等国先后强迫清 政府签订 等不平等条 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侵略势 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领土,司法,关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3)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取得割 占大片领土、巨额赔款、内陆四口通商和开办工厂 等特权。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 重的不平等条约,

6、反映了帝国主义 、 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了。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 的狂潮。 (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 重危害。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瓜分中国,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他 们在华的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5)“一战”期间,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1915年,日本趁袁世凯急于称帝之机,提出了 中国的“二十一条”。,代理人

7、,2.干涉中国革命 (1)以北京条约签订和辛酉政变为契机,中 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的 运动。 (2)1900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 运动失败。 (3)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准备进行武装干 涉,由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公 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于是帝 国主义打着“ ”的旗号,积极扶植新的 代理人,他们选中了袁世凯,帮助他当上了内阁 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袁世凯,太平天国,义和团,严守中立,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策划“ ”。帝国主义 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 等手段,帮助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4)国民大革命期间

8、,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动摇 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基础,于是他们公开干涉中 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 “ ”等。英美日等国派军舰到上海;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又扶植国民党 新右派蒋介石为其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制造“四一 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南北议和,经济封,锁,南京惨案,四、文化上:宗教侵略和奴化教育 1.宗教侵略 (1)1844年中美 规定美国人可在通 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2)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天主教可 在通商口岸 ,清政府负责保护 和坟 地。 (3)1858年 规定外国人可在内地游 历、经商、传教。,望厦条约,自由传教,教堂,天津

9、条约,(4)外国教会势力在华活动猖獗,大量的传教士 在华活动,为本国政府侵华出谋划策。中国人民 的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 2.奴化教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期间,对沦陷区人民实行奴化教育,企图摧残和 消磨中国人民的 和 ,实现其同 化政策。,民族意志,反抗意识,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 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 前者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任何时期、任何事件 中都处于主要矛盾的地位。如太平天国前期(第二 次鸦片战争前)、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十年内战、 解

10、放战争等时期,阶级矛盾则成为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人民大众”不 只包括农民阶级,还包括近代新产生的无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行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动力。“封建主义”不只包括地主阶级, 还包括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 资产阶级。他们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是对国内阶级矛盾的总概括。,考能提升 考向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典例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 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 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

11、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方法指导 从诗中“卅年”“求富”“求强”“仿 洋”等信息可知是指洋务运动,下面两句是指洋 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性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失败。,C,考向二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典例2】右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 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日本法西斯势力不堪一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 胜利的重要保证 C.抗日力量占据绝对优势 D.日本侵略势力为战争付出 了沉重的代价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漫画分析理解问题 的能力。从图中碾子上的“抗战力量”和推动碾 子者身上的“军”和“民”二字,可得出结论: 抗日民

12、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B,考向预测 主题:提取信息阐释事物的能力 【示例1】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 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 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 当措施”。此措施是 ( )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中东铁路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895年”和区域 “东北南部”,而与此相关的是1895年甲午战争 后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因而此后俄国联 合法国和德国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故答案为B 项。,B,【示例2】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 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

13、载,冲突最多的 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 明 ( )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阐释 事物的能力。题中所给的三个时间1884年、1898 年、1900年分别与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掀 起的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说明中 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 教冲突”不断升级。,D,1.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 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 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14、 ) 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通过不平等 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 团运动 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 B. C. D.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1900年英 国海军中将率领联军进犯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 故排除。,B,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 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 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 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既 不能体现平

15、等的外交观念,也不是崇拜西方列强的 结果;当时中西交往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可能是西 方文化广泛影响的结果。该条约将这一规定强加给 清政府,实际上是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冲击了 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规制。,B,3.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 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 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 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解析 列强焚烧圆明园发生于1860年,此时正值 咸丰帝在位(18501861年)。,鼠首铜像 兔首铜像,B,4.(2009怀化模拟)按历史顺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

16、 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当之无愧地排列在第一 幅,主要是因为 ( ) A.虎门销烟禁止了鸦片贸易 B.林则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C.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 D.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 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虎门销烟充 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D,5.(2008四川高考)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 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 )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条约在关税方面 的规定,同时还要理解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含义,一 国享有,各国共享,这正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给中国 带来的危害,这在鸦片战争时期就已被列强所获取。,A,6.(2008广州模拟)康有为在诗中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