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期末作业要求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71005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期末作业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计学原理期末作业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计学原理期末作业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计学原理期末作业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计学原理期末作业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期末作业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期末作业要求(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要求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的有关事项说明(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科财经类各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包括中央电大统一布置的4次平时作业及各省市电大根据教学要求自行安排的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按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的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四)考

2、试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本课程的考试注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五)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和选择题:() 判断题:通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占全部试题的10。(2) 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前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列

3、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占全部试题的20。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主观性试题包括简答、计算题: (3) 简答: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占全部试题的20%左右。 (4) 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占全部试题的50。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六)考核形式及答题时限本课学习过程考核的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本课程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七)考试时间 2010年7月11日(周日)上午,11:00-12:30 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

4、带计算工具。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统计总论一、考核知识点 (一)统计的研究对象 (二)统计的研究方法 (三)统计的几个基本范畴二、考核要求 (一)统计的研究对象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含义。 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的特点。 (二)统计的研究方法理解:统计的研究方法 (三)统计的几个基本范畴了解: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理解:统计总体、样本、总体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变异和变量的的含义及两种变量的区分; 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与区别; 数量

5、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 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关系。 (四)国家统计的职能 了解:国家统计的三种职能;统计组织与法制。第二章统计调查一、考核知识点 (一)统计调查意义和种类 (二)统计调查方案 (三)统计调查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本要求。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 统计调查的种类及划分依据。(二)统计调查方案了解: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项目;调查对象的含义;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理解: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定

6、。(三)统计调查方法了解:我国统计调查方法及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组成;定期统计报表的概念及我国统计报表的组成及各种分类;抽样调查的概念、随机性原则的含义;重点调查的概念及重点单位的含义。理解:普查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普查的应用意义;掌握:统计调查方法的运用。第三章统计整理一、考核知识点 (一)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 (二)统计分组 (三)分配数列 (四)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一)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内容和步骤。 (二)统计分组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统计分组的种类; 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的形式; 组限(下限和上限)、组中值等的含义。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选择分组标志的重要性及基本

7、要求;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 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的划分条件及表现形式。 综合应用: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正确地选择分组的标志及组限的两种表现形式,熟练掌握组距、组中值的计算并能根据研究任务和提供的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组(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三)分配数列了解:分配数列的概念、组成要素;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的含义;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变量分布的含义及条件。理解和掌握:分配数列的作用、累计频数及累计频率的计算及作用、次数分配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综合应用: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四)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概念、结构、内容及统计表的种类。

8、掌握:根据具体资料按规则编制统计表。第四章综合指标一、考核知识点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三)平均指标 (四)变异指标 二、考核要求 (一)总量指标 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分类;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理解:总量指标的作用;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相互关系。(二)相对指标了解:相对指标的意义、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理解:相对指标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掌握: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不同特点;强度相对指标和其他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 综合应用: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 (三)平均指标 了解:平均

9、指标的含义及特点;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含义; 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 理解:平均指标的作用。算术平均数和强度相对数的区别; 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因素、权数的意义及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掌握: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众数、中位数的应用条件;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确定众数和中位数。综合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平均指标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

10、四)变异指标 了解:变异指标的一般概念和种类;变异系数的含义。 理解:变异指标的意义、作用;变异系数的应用意义。综合应用: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各种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方法。第五章抽样推断一、考核知识点 (一)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 (二)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 (三)抽样误差 (四)抽样估计的方法 (五)抽样组织形式 二、考核要求 (一)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了解:抽样推断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抽样推断主要内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含义。 (二)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 了解: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的含义。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样本指标与全

11、及指标的关系。掌握:根据样本的观察资料熟练计算样本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的方差、样本成数、样本成数的方差等样本指标。 (三)抽样误差了解:抽样误差的含义、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定义公式、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抽样误差的概率度t的含义。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理解: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的不同。注意区分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掌握: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与概率度的相互关系。以下对应的数量关系:Z=1f(Z)=68.27Z =2f(Z)=95.45 Z =3f(Z)=99.73 综合应用: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和抽样极限误

12、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的计算方法。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四)抽样估计的方法了解:抽样估计的含义及种类、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抽样估计置信度的含义。理解:点估计的基本特点、区间估计的基本特点(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置信度与概率度的关系。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综合应用:根据具体资料进行点估计的方法和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五)抽样组织形式 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的含义。 理解:抽样组织形式的特点

13、。掌握: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必要抽样单位数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假设检验本章不作考试要求。第七章相关分析一、考核知识点 (一)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 (二)相关图表 (三)相关系数 (四)回归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 了解:相关分析的含义、相关关系的含义、相关的种类。 理解: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二)相关图表 了解:相关表的种类及含义、相关图的含义。 (三)相关系数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 理解:相关系数的性质。掌握:计算相关系数的基本公式(简化式)并能熟练计算相关系数。 (四)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含义;估计标准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理解: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回归方程

14、中待定参数a和b的含义。综合应用:简单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求解。用最小平方法计算a、b参数并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或推算。第八章指数分析一、考核知识点 (一)指数的一般概念 (二)综合指数 (三)平均指数 (四)因素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指数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现象总体和复杂现象总体的含义; 指数概念的两种理解。理解:指数的作用、指数的种类;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 (二)综合指数 了解:综合指数的含义、指数化指标的含义和同度量因素的含义。理解:综合指数的特点;同度量因素的确定方法。 综合应用:编制并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平均指数 了解:平均指数的含义、平均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