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768742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2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贵阳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研究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的转化因子是DNA 还是蛋白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转化实验。 对本实验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 B甲、乙组培养基中只有S 型菌落出现 C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 D本实验结果表明DNA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 物质是 DNA 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

2、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 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 酶和 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 与 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 A、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 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 DNA、蛋白质分开, 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A 正确; B、甲组是混合培养,乙组是出去蛋白质后再混合培养,均能发生转化,但转化率低,培养皿中有R型及 S型菌落, B 错误; C、乙组实验中加蛋白酶处理后,培养皿中有S型菌落,则说明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C正确; D、丙组实验中加入DNA 酶后,没有S型菌落,说明DNA 的结构被破坏了,若是结构完整,则有S型菌 落,进一步对照说

3、明DNA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D 正确; 故选 B。 22020 年 2 月 11 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为RNA,因此更容易发生变异 B新型冠状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 和蛋白质 C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是独立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无关 D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 细胞 【答案】 D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病毒的成分包括蛋 白质和核酸(DNA 或 RNA) 。 2、体液

4、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 处理, 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B 细胞; ( 2)反应阶段: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 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 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

5、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A、新型冠状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为RNA,A 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合成mRNA 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和其他物种可以发生共同进化,C错误; D、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激发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 T细胞,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识记病毒的组成, 即蛋白质和核酸,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和特点及免疫调节相关知识。 3下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 a 中

6、, NADH 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 B图 b 中,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中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D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图中显示ab 都具有两层膜。a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 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 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上面有 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 A、a 为线粒体, NADH 与氧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

7、膜折 叠形成嵴, A 正确; B、b 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是类囊体薄膜,膜上有光合色素,发生光反应,B正确;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没有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C错误; D、线粒体中发生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叶绿体发生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两者可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中, D 正 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识记其结构和功能,易错点是C项中区分线粒体内 膜和叶绿体内膜。 4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 染色 洗去浮色 观察 C苏丹 染液

8、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 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反应;脂肪遇苏丹呈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详解】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需采用50-65水浴加热的方式,通过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还 原糖;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A 错误;脂肪鉴定实验的步骤为:切取子叶薄片染色 洗 去浮色 制片 观察, B错误;苏丹 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番茄的红色会影响还原糖 鉴定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D 错误。故选 C。 【点睛】 还原糖鉴定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不需要

9、加热。 5原始鸟卵是白色无斑纹的,现在的鸟卵在卵色、斑纹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别。科研人员发现,洞巢中 鸟卵往往为白色,开放性巢的鸟卵一般有颜色或斑纹。某些鸟类会将卵产到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代孵卵。 以下关于卵色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开放性巢鸟卵的颜色或斑纹降低了卵的隐蔽性 B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 C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可能高度相似 D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

10、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为了避免开放性巢内鸟卵被其它鸟发现,卵的颜色或斑纹增强了卵的隐蔽性,A 错误; B、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B 正确; C、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高度相似,这样可以顺利由其代孵卵,C正确; D、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A。 6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 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 ATP C酒精是过程 产生的二碳化合物之一 D在

11、糖尿病患者体内,图示过程减弱,脂肪分解增加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长期摄入糖,图示过程会加强,A 项正确;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其产物是丙酮酸、少量 H和 ATP,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 的酶, B 项正确; 图示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糖代谢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二碳化 合物 ,乙酰 CoA,乙酰 CoA可以用于合成脂肪酸,而酒精是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在葡萄糖转 化为脂肪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C 项错误;糖尿病病人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葡萄糖 氧化分解下降而细胞供能不足,机体感觉饥

12、饿, 故体内脂肪、 蛋白质分解增加以氧化分解供能,D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物质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的能力。 7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培养基中的U 和 T,将标记后的碱基用来培养某种生物的细胞,测定其培养 过程中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在 c e 段主要进行DNA 分子的复制 B显微镜下观察时,处于af 段的细胞数量较多 C处于 e 点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处于a 点细胞中的两倍 D用化学药物阻断碱基T的利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

13、 碱基 U 是合成 RNA 的成分,ac 阶段,细胞在大量利用碱基U, 说明细胞正在大量合成RNA; 碱基 T 是合成 DNA 的成分, c e 阶段,细胞在大量利用碱基T,说明该阶段细胞正在大量合成DNA。 【详解】 A、在ce 段碱基 T 的利用速率增加,主要进行DNA 分子的复制,A 正确; B、af 段表示细胞中DNA 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时间较长,显微镜下 观察时该阶段的细胞数量较多,B 正确; C、e 点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完成复制, DNA 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D、碱基 T 是合成 DNA 的成分,用化学药物阻断碱基T

14、 的利用,可抑制癌细胞的DNA 复制使其不能增殖, 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首先要求学生明确碱基T、U 分别是合成DNA、RNA的成分,再结合有 丝分裂过程特点,准确判断图中各阶段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答题。 8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研究人员做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实验开始时,B 组主根长度大于 A 组主根长度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主根长度 C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对主根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BL 对主根的伸长有抑制作用,且随生长素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答案】 C 【

15、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是否BL浓度、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主根的长度。没有BL 处理的 A 组,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主根长度先增加后降低并最终低于起点;而有BL处理的 B 组,随着生长素 浓度的增加,主根长度先减小后增加并最终高于起点,但是B组的主根长度始终小于A 组。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实验开始时,生长素浓度为0,此时 B 组主根长度小于 A 组主根长度,A 错误;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LB浓度和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主根长度,B 错误; C、A 组实验没有LB处理,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主根长度先增加后降低并最终低于起点,说明生长素 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

16、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 D、 B组曲线始终低于A 组,说明BL对主根的伸长有抑制作用,B 组曲线先降低后增加,说明随生长素浓 度增加, 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减弱,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两重性,能够根据图形找出实验的两个自变量,通过两条曲线的 高度判断LB对主根的伸长的作用类型,根据曲线的走势判断LB对主根的伸长抑制作用的强弱。 9白斑综合征病毒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该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 宿主细胞。 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 (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BU 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 体,一种是普通的酮式,一种是较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与A 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 互补配对。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5BU 处理组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会明显减少 B5BU 处理组对虾体细胞DNA 中(A+T)(C+G) 比值可能发生变化 C5BU 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吸附蛋白基因表达来阻断病毒的吸附 D宜选用健壮的成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