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768691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江津区 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 1下图示意昆明市19932016 年各月太阳辐射量变化曲线,昆明市4 月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多, 其值为 604.75 MJ/m 2;12 月最少,其值为 361.01 MJ/m 2。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32016 年昆明市的年均太阳辐射约为 A 4800MJ/m 2 B5600MJ/m 2 C6000MJ/m 2 D7200MJ/m 2 2影响昆明市4 月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的主要因素是 A日照时长 B太阳高度角 C工业排放 D云量 319932016 年昆明市的年均太

2、阳辐射整体呈增长趋势,说明近24 年昆明市 A年降水量下降B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C工业产值下降D西南季风势力加强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19932016 年昆明市的年均太阳辐射为各月太阳辐射量之和,据图读出各月辐射量数值,相加之后约 等于 5600MJ/m 2,故 B为正确答案。 2昆明位于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时长最长在夏至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也是在夏至,而不是4 月,故 AB错误。工业排放一般不受季节影响,故C错误。 4 月份昆明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 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加上日照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所以4 月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故D正确。 3云对

3、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如果年降水量下降,意味着云量减少,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便会减弱, 年均太阳辐射就会增多,故A正确。城市绿地面积的变化和工业产值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没有影响,故 BC错误。如果西南季风势力加强,降水会增多,即云量会增多,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会减少,与题干不 符,故 D错误。故选A。 2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0 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 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 。下图为汉江上游2001-2017 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汉江上游地区的植被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B

4、落叶阔叶林C常绿针叶林D灌丛 2推测 2017 年秋季的气候特点是( ) A气温偏低B降水偏多C光照偏强D冬季风偏弱 32001-2017 年汉江上游NDVI指数的变化,反映了( ) A耕地增加 B植被种类增加C降水增加 D气候变暖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图中反应,汉江上游一年中不同季节植被覆盖度有明显的大小变化,且夏季覆盖度高,冬季覆盖度低, 这证明该地区植被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茂盛和枯萎期,推测应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 B 正确。 常绿阔叶林 和常绿针叶林四季常绿几乎不落叶,一年中的不同季节覆盖度变化不大,故AC 错误。当地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灌丛不是主要分布植被。D 错误。

5、故选择B。 2据图示意,2017 年秋季植被覆盖度有明显下降,这证明在秋季植被较日常年份更多的出现枯萎现象, 判断应是平均气温偏低导致植被提前落叶枯萎,故A 正确。降水偏多、光照偏强、冬季风偏弱都会使植 被的枯萎期延后,故BCD 错误,选择A。 32001-2017 年汉江上游NDVI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这证明该地区整体的植被覆盖度有提高,植被 更加茂密。耕地增加会破坏地表植被,使植被覆盖度下降,A 错误。植被种类增加对与覆盖度影响不大,B 错误。降水增加对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小,C 错误。气候变暖会使冬季植被落叶减少,夏季生长更茂密,进 而增加 NDVI指数,故 D 正确。 3图示意1756

6、 1960 年长江石首 - 城陵矶段河道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 A甲乙丙丁B丁甲丙乙 C甲丙丁乙D丁甲乙丙 2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该段河道多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的治理措施,主要目的是增加 上游洪水下泄河床泥沙淤积地下水补给量河道通航能力 A B C D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1长江石首 - 城陵矶段地势较为平坦,1756 年河道最初比平直,对应丁;随着河流侧蚀加强,河道逐渐 变得弯曲,变为甲;之后河道淤积加重,中心形成沙洲,对应丙;河道弯曲到一定程度,出现河流自然裁 弯取直,出现牛轭湖,对应乙。因此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丁甲丙乙,B正确。故选B。

7、 2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该段河道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易发洪涝灾害,对沿岸居民、生产造成巨 大经济损失,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的治理措施是为了上游洪水下泄、减轻洪灾威胁,同时可以提高河道通航 能力、加快航行速度,正确。是为了减轻河床泥沙淤积,不是为了增加地下水补给量。错误。故 选 D。 4读地球光照图,此刻北京时间是() A 6 月 22 日, 6 时 B6 月 22 日, 22 时 C12 月 22 日, 6 时 D 12 月 22 日, 22 时 【答案】 B 【解析】 【详解】 读地球光照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夏至日,6 月 22 日;该半球分为6 格, 1格两小时,经

8、图示晨昏线由黑夜进入白天,故为晨线,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 时, 180为 2 时,北京时间为22 时。故 选 B。 5下表示意印度海得拉巴市和中国深圳市建成区(指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已经建成的地 区,一般指城市建筑集中连片的市区。)面积和城市人口数量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 1990-2000 年相比, 2000 年后海得拉巴市 A城市人口数量逐步下降 B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较快 C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D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稳定 2对比深圳市人口密度,海得拉巴市未来发展需要 A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B放宽人口迁入限制 C控制城市用地面积D鼓励建设低层住宅 【答案】 1D 2A 【解析

9、】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人口增长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市人口增长的规律,需要结合表格内容对人口增长速度进行计算。结合表格可 见,该城市人口数量逐渐上升,A 错;1990-2000 年只有 10 年,1990-2000 年 10 年间城市人口从3.8 到 5.1, 增长人口1.3,年均增长速度为3.4%;而 2000 年-2014 年有 14 年,从 5.1 到 7.4,增长人口2.3,年均增长 速度约为3.2%;年均增长速度后者略小一点,说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变慢,但二者数据接近,说明人口 年均增长速度趋于稳定,B、C错误, D 正确。故选D。 2本题考查人口问题解决

10、措施的知识,通过海得拉巴市和深圳市人口数量进行设问,考查区域认知、综 合分析的能力, 并且还考查计算的能力。题干“对比深圳市人口密度”,是比较型题目; 注意时间“未来”。 还要注意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海得拉巴市人口密度=7.4449 0.016;深圳市人口密度 =11.319970.007;海得拉巴市人口密度大于深圳市人口密度,说明海得拉巴市人口压力大,需要改善 城市人居环境,故A 对;放宽人口迁入限制、控制城市用地面积、鼓励建设低层住宅,都会导致人口压力 更大。故选 A。 6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抑制全球变暖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如图),回

11、答下列各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BCD 2地表碳循环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B导致海平面上升 C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等相关知识。 1人类主要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B 选项正确;图中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 表示火山活动过程中向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表示有机物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二氧 化碳,均不是人类活动影响二氧化碳的环节,ACD 错误。所以选B。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和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

12、氧化碳 的形式返回大气中。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经过一定的地质时间形成化石能源, D 选项正确;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轻了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与地表碳循环无关,A 错;地表碳 循环是自然过程,如果不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导致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整个地表碳循环应该是一个 平衡的转化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增多就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也不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 BC 错误。所以选D。 7河流下切是指河流向下切割侵蚀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地质时期祁连山某河流下切速度变化图。完成下 面小题。 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河流下切直接相关的是 A角峰B冲积扇 C河漫滩D河谷阶地

13、 2地质时期,影响该河流下切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地壳运动山坡朝向河流流量人类活动 A B C D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与河流下切无关,A 不符合题意;冲积扇是流水沉积 形成,与河流下切无关,B 不符合题意;河漫滩是流水沉积形成,与河流下切无关,C不符合题意;大部 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河 谷阶地就是由于河床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阶地,D 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切侵蚀指流水对河床垂向的侵蚀切割作用,河流上游来沙量小于水流挟沙力时,则水流垂向侵蚀切 割作用强,使河床

14、高程逐渐降低。随着河流水量的增多动能增强,或新构造抬升都会加强河流的下切侵蚀 作用。因此河流下切速度与河流流量、地壳运动密切,、符合题意;在地质时期,该河流流域的山坡 朝向并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地质时期,人类还没有诞生或人类活动影响很小,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C符合题意,排除A、 B、D。故选 C。 8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遗址内发现的农田高低起伏,垄台和垄沟相间 分布,以南北走向居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农田耕作提供了资料,研究者推测,农田遗址采用了图 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杨庄遗址保

15、存至今的主要原因 A气候干旱B植被覆盖C淤沙深埋D地形遮挡 2田垄呈南北走向最有利于 A促进排水,减轻土地盐碱化B减缓风速,避免水分蒸发 C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D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 3图所示种植方式的主要作用有 保持土地肥力延长生长同期减轻春季旱情减小昼夜温差 A B C D 【答案】 1C 2A 3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的三杨庄遗址为背景考查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发展的措施。 1根据材料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得以保留至今的原因是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 将遗址淹没,填埋地下,在后来的时间里没有受到人类获得影响,得以保留至今,故选C。而

16、植被覆盖、 地形遮挡都不能避免人类获得对其进行破坏,B、D 错误;而该区域位于我故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A 错; 故选 C。 2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黄河滩地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 灌溉易导致土壤的盐碱化,该地田垄呈南北走向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排水,减少下渗,减轻该地的土壤盐 碱化, A 正确。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是垄沟和垄台的作用,跟走向没关系,C 错;垄台和垄沟的高 度和宽较小,不具备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的功能,错误。故选C 3根据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且该区域 为我国季风区,春节气温回升快,这样栽种在垄沟有利于汇聚水分,缓解旱情正确,将作物两侧的土培 在作物周围有利保持土地肥力,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正确; 一个地方生长周期的长短与当地热量相关, 该种耕种方式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错;同样该种耕种方式也没有起到减小昼夜温差的作用错误,故选 B。 9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日冕观测模式,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太阳、地球、望远镜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