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768584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73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 2021 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pH 为 1351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 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 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 C多余 HCO3通过肾脏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体外 D血浆 pH 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

2、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 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故正常人血液中pH 通常在 1.351.45 之间;通过呼吸系统把CO2 不断排出,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 的相对稳定。 【详解】 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故此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A 正确; 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B 正确; C、体内多余的HCO3是顺浓度梯度借助载体跨膜运输,故多余 HCO3通过肾脏以协助扩

3、散方式排出体外, C 错误; D、血浆 pH 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D 正确。 故选 C。 22019 年 1 月 24 日,我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5 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 生,开启了克隆猴模型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 春天 ” 。科学家采集了一只一岁半的、睡眠紊乱最明显的 BMAL1(生物节律基因)敲除猴A6 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5 只克隆猴 这是国际 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5 只克隆猕猴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 C体细

4、胞核移植需用取自新鲜卵巢的卵母细胞直接做受体细胞 D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 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 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但其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生物相似。 【详解】 A、动物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 正确; B、5 只克隆猕猴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其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B 正确; C

5、、取自卵巢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M中期时,才可进行核移植,C错误; D、体细胞核移植时供核的供体可不受年龄影响,且体细胞数量多,所以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 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D 正确。 故选 C。 3医学上把LDL称为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类富含胆固醇的蛋白质(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体内多余的 LDL易沉积在动脉的管壁上,会引起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体内有2 /3 的 LDL可 借助 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完成对LDL的降解 (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 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6、 C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 D LDL受体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溶酶体有关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表示LDL的降解过程,图中可以看出,LDL与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然后 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蛋白质降解,释放出胆固醇。 【详解】 A、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由单层膜包被,富含蛋白酶等各种酶,图中信息表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 能降解 LDL,A 正确; B、胆固醇属于脂质类物质,它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相似相溶性,因此可以通过自由扩 散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因此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 错误; C、LDL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属于

7、胞吞,胞吞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C错误; D、 LDL受体为蛋白质分子,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溶酶体无关,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 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4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K+内流是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可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在一次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各部分同时兴奋 D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答案】 B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

8、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 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 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 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 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 A、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细胞膜内K +的外流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A

9、错误; 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可引发突 触后膜电位变化,B 正确; C、神经细胞接受剌激后能产生冲动,并沿着神经纤维向临近部位传导,因此在一次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 元各部分兴奋不同步,C错误; 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 体活动,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 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禾草灵( FE )是一种现

10、代农业常用除草剂,大量使用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获得能高效降解 FE的菌株,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W1 菌株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对 FE的降解效果(FE特征吸收峰 在 239nm 处)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从大量使用除草剂的土壤中获取菌株 B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 C应使用以FE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D据吸收光谱可知,W1 菌株对 FE有明显降解能力 【答案】 B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的制作 (1)利用培养基的特定化学成分分离特定微生物。如以石油是唯一碳源,筛选

11、出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 长。 (2)通过改变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筛选出固氮微生物。 (3)通过某些特殊环境分离微生物。如在高温环境中可分离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4)依据某些微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抗性,在培养基中加入此种物质,以抑制对该物质不具抗性的微生物 生长,而不影响对该物质具有抗性的微生物生长。如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筛选出酵母菌和霉菌。 【详解】 A、由于只有被除草剂严重污染过的土壤才可能含有高效降解该除草剂的分解菌,所以为了获取能高效降 解该除草剂的菌株,应从大量使用除草剂的土壤采集土壤样品,A 正确; BC、为了淘汰不能分解FE的微生物,而仅保

12、留能分解FE的菌种,则在配制选择培养基时应以FE作为唯 一碳源,应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以FE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筛选,B 错误, C 正确; D、据吸收光谱可知,经W1 菌株降解后在239nm 处的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说明W1 菌株对 FE有明显 降解能力,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理解目的菌株的筛选、接种方法和培养基的配制等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都含有核糖体和核酸 B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C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细胞核中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 D人的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

13、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 D 【解析】 【分析】 1细胞内参与信息传递的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分子如胰岛素等,有的是脂质如性激素,还有神经递质等。 2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核酸既有DNA 也有 RNA,DNA 有脱氧核糖, RNA 中有核糖。 3同一个体内不同的组织细胞中,DNA 一般相同是因为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 裂、分化;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 A、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而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含有核酸,前者含有核糖体,后者不含 有核糖体, A 错误; B、细胞内参与信息传递的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分子如胰岛素等,有的是脂质如性激素,

14、还有神经递质等, 则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不一定是蛋白质,B 错误; C、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C 错误; D、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原因是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 因的选择性表达,D 正确。 故选 D。 7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 Z 基因的水稻( T)各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 24h 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下图为测得未胁迫组和胁迫组植 株 8h 时的光合速率柱形图。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寡霉素

15、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主要作用部位在线粒体的内膜 B寡霉素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提高CO2的浓度来缓解 CZ基因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D喷施 NaHSO3促进光合作用,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促进效应相对更强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 直接参加, 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 温度等影响。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DNA 重组、转化等技术将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并使之产生可预 期的、定向的遗传改变。 【详解】

16、 A、寡霉素抑制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场所位于线 粒体内膜, A 正确; B、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酶的活性,提高CO2的浓度可能无法缓解,也可设置提高CO2浓度的 组别来探究或验证,从图中无法得知提高CO2的浓度可以缓解寡霉素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B 错误; C、对比 W+H2O 组和 T+H2O 组,自变量是是否转入基因Z,可知 Z 基因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再结合 W+H2O 组(胁迫和未胁迫)和T+H2O 组(胁迫和未胁迫) ,可知转入Z基因能降低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 减小(差值减小) ,因此基因Z 能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C 正确; D、对比 W+H2O 组和 W+NaHSO3组,喷施 NaHSO3促进光合作用,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促进效应相对更 强(胁迫下光合速率的差值减小), D正确。 故选 B。 8持续干旱的地区容易发生蝗灾,导致玉米等农作物减产。科学家对某蝗灾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当地所有蝗虫和玉米等作物构成一个群落 B蝗虫灾害加快了当地生物群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