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76858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8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内,会形成核外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 B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核外有核膜包裹 C微核不能进入子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 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详解】 A、微核又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A 正确; B、细胞分裂末期核膜会重建,故

2、形成的子细胞核外有核膜包裹,B正确; C、可能由于无纺锤丝牵引,微核不能进入子细胞核,C正确; 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 错误。 故选 D。 2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两者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 B均可用电激、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 C两者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杂种个体 D都必须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种细胞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 物体的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是将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 过多次克隆培养、检

3、测、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详解】 A、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 正确; B、灭活病毒适用于动物细胞融合,不适用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错误; C、制备单克隆抗体不得到动物个体,C错误;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通过显微镜筛选融合原生质体,不需要用选择培养基,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促使原生质层融合的人工诱导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等) ;动物细胞 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电激、灭活的病毒等。 3细胞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短期

4、被水淹的农田因为作物的根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从而导致不能再吸收无机盐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失水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同时其吸水能力也逐渐下降 C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和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都需要载体和ATP D同一种物质出入同一个细胞的方式可能不相同,例如神经元细胞吸收和排出K +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ATP。细胞液的浓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强。逆 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详解】 A、被水淹的农田因为作物的根部缺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还可以吸收无机 盐, A

5、错误; B、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浓度成正比,因为植物细胞在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是逐渐变大的, 所以细胞的吸水能力也是逐渐增强的,B 错误; C、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都是胞吐,需要消耗ATP但不需要载体,C错误; D、 K+在神经元细胞内的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外,所以 K+运出神经元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但运入神经元 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K+出入神经元细胞的方式不同,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特例的识记能力。 4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激素能催化细胞中的

6、化学反应分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高能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 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 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详

7、解】 A、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部分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成分是固醇类,A 错误; B、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起催化作用的 是酶,激素起调节作用,B 错误;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C正确; D、激素是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不含高能磷酸键,不是高能化合物,D 错误。 故选 C。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起始密码子 B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

8、A 上 C标记基因中不能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以防止其被破坏而失去作用 D导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可直接生产出有活性的人胰岛素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启动子,A 错误;农杆菌的Ti 质粒的 T-DNA 可转移至受体细 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依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插入 Ti 质粒的 T-DNA上,可以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 B正确;标记基因中可以有限 制酶的识别位点,为了防止标记基

9、因被破坏而失去作用,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用的限制酶应该不具 有识别标记基因中的限制酶的识别位点的能力,C 错误;导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因没有内质网和 高尔基体,不能对胰岛素进行加工,所以不能直接生产出有活性的人胰岛素,D 错误。 6图 1 为氨基酸和Na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 2 表示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 度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基酸以协助扩散方式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B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受载体蛋白的限制 C图 2 中的甲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与图1 中 Na +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D若图 2 中的两种物质分别表示CO2和 O

10、2,在浆细胞内外的分布则甲为O2,乙为 CO2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 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氨基酸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 是主动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钠离子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 载体蛋白质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氨基酸排出到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 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将钠离子排出到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 耗能量,是主动运输。 图 2:甲物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该物质是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乙物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 乙物质可以顺浓度梯度

11、出细胞,是协助扩散,据此答题。 【详解】 A、氨基酸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A 错误; B、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受载体 蛋白的限制,B正确; C、图 2 中的甲物质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从胞内运输至胞外,是主动运输,图1 中 Na+运出肾小管 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C正确; D、若图 2 中的两种物质表示CO2和 O2,在浆细胞内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则甲为 O2,乙为 CO2, D 正确。 故选 A。 7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

12、pH5 ) ,与细胞溶胶 ( pH 1 2)显著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 C溶酶体消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胞内其他结构的协同配合 D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各种水解酶活性不变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 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 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 酶仓库 ”“消化系统 ” 。 【详解】 A.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

13、核糖体上合成的,经相应结构加工后转至高尔基体中进行再加 工和分类,最后以囊泡形式转运到溶酶体中,A 正确; B、细胞内衰老细胞器的分解和死亡细胞碎片的清除,都是要靠溶酶体来完成的,但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 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B 正确; C、溶酶体消化功能的实现需要其他结构参与形成的小泡与之融合,C正确; D、酶的活性与pH 有关,细胞质基质中pH 与溶酶体中不同,故溶酶体中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其活 性会发生改变,D 错误。 故选 D。 8如图 1 为物质 A 通过质膜的示意图,图2 为质膜的结构模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1 中物质 A的转运方式为易化扩散 B若物质A 正

14、在进入细胞,则运输方向为图2 中的 C图 1 中物质 B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发生可逆性形变 D图 2 表示的结构模型可用高倍物镜直接观察到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据图 1 分析,物质A 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转运,其中B物质表示载体蛋白。据图 2 分析, 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 【详解】 A、由图 1 可知,物质A 跨膜运输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物质B(载体蛋白)结合,且运输方向为低浓度到 高浓度,属于主动转运,A 错误; B、图 2 中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物质A 进入细胞的方向为,B 错误; C、图 1 中物质 B 为载体蛋白,转运时会发生可逆性形变,

15、C正确; D、质膜模型是人为绘制出来的,显微镜下看不到,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条件,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 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9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 下图甲所示 (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下左图乙所示。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

16、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 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分析柱形图: X、Y、Z表示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一营养级从左到右的柱条依次标记为1,2,3,4,5) 。 生产者中, X1和 X3基本没有变化, X2明显减少,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第三营养级中, Z1不变 Z2增加,说明对捕食对象有明显的选择性。物种数目没有变化,即群落丰富度没有改变。 【详解】 A、比较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与题图甲相比,题图乙中Y (第一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 Z(第三营养级) 个体数量也增加,X(第二营养级)个体数量减少,说明X营养级生物被Z 捕食的压力大,该营养级数目 减少, A 正确; B、Z 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捕食对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B 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Y的捕食者数量减少, Y数量增加, Y营养级不同物种的数量变化有差别,主要由 Y营 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引起的,C 错误; 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