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6038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确考纲要求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 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课前自成体系,专题五 地壳物质循理与地表形态变化,课堂讲义部分,课下检测部分,考点二,考点三,考题感悟,考题冲关,考点一,例1 (2011济宁质检)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B C D,解析煤炭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岩,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一层极厚的黑色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与图

2、中环节有关。 答案 A,理解煤炭作为一种特殊岩石的成因及整个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解题关键,忽略煤炭的沉积岩特性是容易出错的原因。,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循环过程:,图示作用或过程:为变质作用;为外力作用;为重融再生;为冷凝作用,(2)地理意义: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 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变式较多,我们在判断地壳物质名称时,找准岩浆是判断物质的基础,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是变质岩或沉积岩,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

3、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2板块构造理论 (1)基本理论: 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停地运动;板块内部构造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板块运动与地貌:,运用板块运动解析全球地貌,要注意板块边界类型与地形类型的关系。板块间的界线,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断层构造带等。,例2 (2011临海模拟)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2)题。,(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向斜 C断层 D谷地 (2)

4、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剖面图可以直观看出,乙处以下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第(2)题,根据岩层形态推断,原有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作用,发生岩层弯曲,形成褶皱;然后岩层上升运动,地势升高,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现有形态。 答案 (1)B(2)C,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两点:不会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不能够利用岩层形态的相关性推断地质演变过程。,1地质构造的判断,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褶皱水平运动。 断层升

5、降运动。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 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2)指导人们的找矿活动: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因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于开采。

6、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3)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选址于背斜位置;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聚落选址应远离断层。,例3(2011淄博模拟)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1)(2)题。,(1)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质作用 D海陆变迁 (2)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流水 B风力 C温度 D变质,解析该处岩石出现裂隙,而且越来越大。整个过程大致是:温度

7、的变化使岩石表面出现裂隙,后来裂隙中侵入水,随着水的热胀冷缩,岩石表面的裂隙不断增大、增多。 答案 (1)A(2)C,从岩石整体形态上,判断出图示为风化作用是解题的关键。风化作用表现为岩石破坏,但是碎屑物没有离开原岩石表层,这是与侵蚀作用的明显区别。忽视了这一点容易导致第(2)题出错。,1主要外力作用和地貌的关系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塑造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是最为常见、最为活跃的。,2不同发育阶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蚀类型,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不同,以流水为例: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

8、积岛等。如下图所示:,考情分析 本专题内容涉及岩石的性质分类、岩石圈地壳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和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外力地貌等,虽然考点较多,但是基础性较强,以识记和应用理论解释地理现象的要求较多。命题时出现较多的景观图背景。2011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本专题考点出现较少。在2012年的备考中,重点仍然要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与地貌上来,学会发现典型地理现象,用相关地理规律和理论进行解释。,1(2011江苏高考)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 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甲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乙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

9、2)题。,(1)图甲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乙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和典型地质构造的判断。,名师精析第(1)题,处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处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处出现岩层断裂而且发生错动,应为断层。第(2)题,一般而言,上坡时,自行车的速度慢,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路程短,即图中GPS记录的点间距就小;据图可知,甲附近存在一下坡,乙附近存在一上坡,故其剖面对应d图。,易错分析本题主要出错在第(2)题上,如果不能根据标点的疏密考虑上

10、下坡、坡度对速度的影响,就不能正确判断。 答案 (1)C(2)D,2(2011北京高考)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 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处底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2)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根据景观图和地质剖面的复合图来考查外力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外力作用影响。,名师精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全面提取图中的相关信息。第(1)题,据图可知,河流底部岩层的地质年龄小于2300万年,故A项错误;处在沉积形成各种岩层后,受到冰川流水及外力侵蚀而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岩层的地质年龄可以判断出C项错误;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该河流自南向北流,在弯曲河道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故D项正确。第(2)题,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应该是外力侵蚀发生后,排除A、B;河滩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排除D;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欧洲北纬50中部应该为落叶阔叶林,故选C。,易错分析本题的信息量大,考查要点多,如果不能准确提取题干、图例和图示内容的相关信息,容易判断失误。 答案 (1)D(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