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课件章末小结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175518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课件章末小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课件章末小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课件章末小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课件章末小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课件章末小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课件章末小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课件章末小结2(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物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章,章末小结,第二章,1.1.1集合的概念,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一、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思路 1分析物体的运动问题,要养成画运动草图的习惯,主要有两种草图;一是vt或st图象;二是运动轨迹。这样将加深对物体运动过程的理解,有助于发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弄清物体在每段上的运动规律。如果全过程不是匀变速运动,但只要每一小段做匀变速运动,也可以在每小段上运用匀变速公式求解,前后段以速度v相连。,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

2、,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 4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公式的比较,二、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运动学问题的求解一般有多种方法,除了直接套用基本公式求解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具体如下:,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两种图象的意义及应用 1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代数式进行描述,也可以用图象的形式来描述。研究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1)从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2)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3、)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 如图1、2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与vt图象中的比较。,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解析: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不表示质点运动的轨迹,所以A错,由xt图象的切线斜率表示速度,可知B选项正确;vt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0至t3时间内物体4的位移大于物体3的位移,所以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故C选项正确;t2时刻物体2开始反向运动,

4、而t4时刻物体4还一直向前运动,所以D错。 答案:BC,四、追及、相遇问题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常见的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必有xAxBx0,且vAvB 3解答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 (

5、1)物理分析法 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2)相对运动法 巧妙地选取参考系,然后找两物体的运动关系。 (3)极值法 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 (4)图象法 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求解。,点评:物理分析法解题快,函数法解题步骤清晰,易于表达,而图象法不但能找到极值点,还能找到相遇点,能得出当两物体相距最远时的时间t、速度v,同时能得出当

6、两物体相遇时用的时间为2t、速度达到2v。,运动学是动力学的基础,在每年的高考中或者单独命题或者渗透在动力学问题中,对运动学的概念和规律进行考查。在新课标能力立意的原则下,与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结合的问题,考查的几率将大大提高,应多注意对有关交通运输、现代科技、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等题型的归纳和总结。,答案:A,(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AB(2)0.800.40 解析:(1)实验时,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以减小实验的误差,选项A正确;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B正确;此实验中没必要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选项C错误;此实验中不需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选项D错误;故选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