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3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54262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3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2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3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2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3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2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3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2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3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3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35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原始农业到刀耕火种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始农业出现,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以及农作物种类的丰富等。,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

2、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2、精耕细作的体现,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二牛三人、二牛一人,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1)铁犁牛耕的发展,(2)耕作技术的进步,A 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汉代代田法,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物

3、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B 耕作技术:,C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明清、江南),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魏晋南北朝),(3)水利灌溉水平的提高,阅读课本第6页,归纳出不同时期水利工程或水利灌溉工具。,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 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第一组:,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

4、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

5、农业的发展。 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第二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第三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6、,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课堂小结,发达的古代农业,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技术进步,灌溉水提高,地位,发展有利不利条件,含义和特点,课堂延伸,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