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锡常镇四一模历史考试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754114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苏锡常镇四一模历史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苏锡常镇四一模历史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苏锡常镇四一模历史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苏锡常镇四一模历史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苏锡常镇四一模历史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苏锡常镇四一模历史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苏锡常镇四一模历史考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历史试题 20153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矚慫

2、润厲钐瘗睞枥庑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2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C弘扬良好

3、的社会风气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4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 D“理”、“欲”统一5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

4、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A该报使用白话文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6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右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记载和图片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

5、市场7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这里的“办法”是指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8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9王桧林在抗日战

6、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10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由“一边倒”转变为“一条线”战略。在这个战略上应团结的国家是A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与中国相邻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C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国家 D与中国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国家11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

7、点问题。右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12雅典民主制度规定: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从10个部落的公民中抽签产生,且每个公民在其他公民还未担任过此职前不得再出任。议事会设置类似主席团的五十人团,由议事会中各个部落的成员轮流担任,轮流秩序由抽签决定,每个五十人团主持政务35天。这些规定的特点是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A部落管理和人民主权 B直接民主和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和民主监督 D直接民主和民主监督13英国哲学

8、家罗素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主张是A“因信称义” B“天赋人权” C“人非工具” D“政教合一”141862年纽约晚邮报写道:“在美国政府行政系统,总统大胆地乐于承担一切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大家共同负责的想法。从最上边发号施令,要下边行动,有时内阁官员对这些号令并不同意。”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A美国总统的工作作风专横 B美国总统具有强烈责任心C美国内阁实行共同负责制 D美国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15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而成为很有钱的名人。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

9、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A珍妮纺纱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不断涌现B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许多科学家C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以鼓励发明创造D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开始有了专利保护法16爱因斯坦在广岛、长崎事件发生后警告世界:“原子弹的杀伤力已改变除我们的思想方法以外的一切,这样,我们会逐渐陷入空前的大灾难之中。”这里的“思想方法”是指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A科学工具化的思维模式 B尊重科学的思维模式C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 D追求理性的思维模式17近代西方某一画派在创作中主张:“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而不

10、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下列作品中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C自由引导人民 D格尔尼卡18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19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蜡變黲癟報

11、伥铉锚鈰赘。A30年代苏联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1932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支持苏联的经济建设 D资本主义危机给苏联提供发展机会20有学者认为:“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它是“一条腿的国家”,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由于“独脚凳出名的坐不稳当”,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这意味着日本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A追求政治大国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B继续接受世界由美国领导的主张C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会进一步改善 D将很快失去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2、。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13、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

14、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3分)(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5分)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二 晚清进步思潮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当时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全局性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