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历史考试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53549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历史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历史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历史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历史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历史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历史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历史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1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

2、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A儒家遵循“天命观”B旨在神化君权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D都属唯心主义3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4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

3、“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6民国初年,参议院公

4、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7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8“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

5、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此次战役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A爆发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B是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 D粉碎日本迅速企图9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10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

6、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11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12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

7、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13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A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 B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C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 D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14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

8、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C以“人性”反对“神性”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15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A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B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C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16“美国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

9、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A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B联邦和各州并无独立的立法权C最高法院统揽国家各级司法权D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17“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18下表

10、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内容1982财年1983财年1984财年医疗、社会保险354859医疗、住房补贴11217其他项目218297353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19“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

11、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20“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下列文学作品符合此风格的是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C百年孤独D母亲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猫虿驢绘燈鮒诛

12、髅貺庑。21(14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 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设置进

13、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始置武举 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 殿试封弥(糊名) 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 殿试誊录 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 南北分卷 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八股文定型 7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废科举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6分)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4分

14、)22(12分)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视角分析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