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高一次模拟测验考试(南京一模):地理(word)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5353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京高一次模拟测验考试(南京一模):地理(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南京高一次模拟测验考试(南京一模):地理(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南京高一次模拟测验考试(南京一模):地理(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南京高一次模拟测验考试(南京一模):地理(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南京高一次模拟测验考试(南京一模):地理(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南京高一次模拟测验考试(南京一模):地理(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京高一次模拟测验考试(南京一模):地理(word)(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2Oll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 20110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l20分。考试用时l00分钟。注意事项:来源:学科网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散了如下实验(图1)。据此回答13题,1该实验的主

2、要目的是为了测试 A水循环 8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陛质差异2图2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图l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A 8 CD3关于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所示原理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较小 B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会造成我国大范围的降温 c图反映了东亚季风冬季风的成困 D图所示原理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重要成因之一图3为某地相关气象资料示意圈。读图回答45题。4关于图3中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冷锋 B北半球的暖锋 C南半球的冷锋 D南半球的暖锋5关于图3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小于乙地 B目前,乙地气温低、气压高 c此时,甲地可能为阴雨天气D乙

3、地风向为东北风6大西洋上的“三角贸易”长达400年不衰,既有社会经济原因,也有自然原因。综合考虑盛行风和洋流因素,图4中有关“三角贸易”的航程示意矧,正确的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5),完成第7题。7关于陵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只发生过水平方同的地壳运动 B刚中的地貌都是内力怍用形成的 C甲处山地的形成是地党抬升的结果 D乙处附近不宜修建大型水库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圈(图6),回答810题。8图6所示的外力是 A流水 B海浪 C冰川D风力9 图6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 A内蒙古B甘肃C青海 D新疆10新穰的轻度侵蚀和剧烈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

4、然环境整体性强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表1),回答1112题。年份总人口(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家庭人口规模(人)199019906705.686.7921.243,6620007438.078.7641.493.2320107966.249.9445.863.1811 据表l可以推论:19902010年,该省 A家庭户教呈减少趋势 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12导致题巾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来源:学.科.网 A,家庭观念变化 B医疗卫生

5、事业进步 c人均GDP快速增长 D老龄人“比重增大读国7,回答13i4题。13若图7表示某城市的风频,从大气环境角度考虑,住宅区最好布局在该城市的 A东南部 8东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来源:学科网ZXXK14若图7表示地租等值线,0点表示市中心,则造成该城市东北部和西南部地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西南部交通通达度高B东北部风景名胜区 C西南部知名度高D东北部工业发达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15-16题15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煤炭 B交通 C铁矿石D市场16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6、D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图9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l718题。17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8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水库均是河流开发的核心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读图l0,完成1920题。来源:学科网ZXXK19

7、此季节关于图中P市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绵阴雨 B炎热干燥 c受西风带影响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202010年10月,Q地附近发生数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左右。下列有关Q地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有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A震源位于地核 B成因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c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有海啸等 D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扳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010年10月26日9点,三峡库区的蓄水位成功达到l75米,实现了预期目标(图1为三峡大坝示意图)。据此回答2123题。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14 / 1421此次蓄水,主耍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有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来源:学,科,网Z,X,

8、X,K C地表径流 D下渗22关于三峡地区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 B水量的季节变化不大 C气候温暖,生物胂类多样 D蓄水位提高后的受淹面积可用GPS分析23此时三峡库区蓄水的主要目的有 A有利于下游的防洪B保证枯水期发电稳定 C全面检验、评估预期设计运行条件 D保证中下游地区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201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图l2 为1980-2008年深圳I业总产值的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426题。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24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A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B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

9、 C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D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25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 A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B劳动力相对不足 C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D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26深圳从l980年的3万多人口,到目前“常年平均人口”超过l200万,有关其人H快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A主要缘于该市工业快速发展 B反映该市的出生率持续升高 C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单一 D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第II卷(综合题共6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 27图l3反映的是8月的某一天示意旧,其中M点为晨昏线与80度纬线的切点。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0、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用在图中画出夜半球。(3分) (2)该日,地球E的极夜范围为_。晨昏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在一年中最低为_。(3分)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3)南京今后3个月内的昼夜状况及变化趋势是_。(2分) (4)关于图巾各地点此时出现的现象,可信的是_。(2分) Aa地旭日东升 B b地线速度达年中最大值 Cc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方向 Dd地盛行西北风 Ee地瓤类茂盛28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14),刚答问题。(12分) (1)图中拉萨、重庆、杭州三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主要影响因素是_。(2分) (2)杭州与重庆相比,冬季气温相对较_,原因是_。

11、(3分) (3)图中沿1150E经线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_。(2分) (4)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气温差异较小的季节是_,试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角度分析其原因。_ (5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变化表(表2)。来源:学&科&网表2第1阶段第1阶段第阶段(近几年)城市工业状况以乡镇企业为主大量装配、加l型外资企业进入鼓励外企和民企发展;制定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动员一些早期进入的企业转产,或迁往苏中、苏北、安徽等地。郊区土地利用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的组成粮棉需从东北、苏北等地调入;蔬菜、花卉、瓜果种植面积扩大,部

12、分出口许多农民出租土地,或建简易房出租;粮食基本从外地调入,蔬菜、花卉、瓜果和副食品也部分从外地调入。来源:Zxxk.Com材料二:上述城市及其郊区l业布局变化图(图15)(1)图15中a地土地利用的变化的主要原因_。(2分)(2)该城市市中心早期以_优势吸引了工业的集聚。中期,大量工厂纷纷搬出市中心主要原因是_。(4分)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3)该市b工业区的主要优势区位是_。(2分)(4)推测该市第阶段制定的企业准入“门槛”可能有_。(3分) (5)评价该市郊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_ (3分)302009年我国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

13、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材料一:中部六省分布图(图16)材料二:中部六省概况:共有人口约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44 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1)中部地区北部和南部重要的能源资源分别是_和_,通过实施_工程,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3分)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2)中部地区某省提出“融入长三角,依释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 (煤炭)戏”,该省可能是_。(1分)(3)中部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_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粮食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国家通过“中粮西运”支援西部地区,这对于西部地区的意义是_(3分)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4)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_。(2分)擁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