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49825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

2、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

3、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

4、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5、谴净。(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籍贯、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答案】C【解析一】本题从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的角度

6、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偷换概念,“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一句中,将“经典”这一概念,偷换成了“中国经典”。原文表述为“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B无中生有,“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的说法不当,原文未提及。D以偏概全,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解析二】A项信息区间在第一自然段,根据原文“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作者认为是偏狭的,因此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是不一致的。B项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

7、原文“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B项“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曲解原意。D项,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D项中“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D项以偏概全。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

8、秩序。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答案】B【解析一】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说法不当,作者在原文中并没有就“孟子”“荀子”和“新儒家”各自的关注点作叙述,只是说“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是儒

9、家的共同特点。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解析二】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B项“只关注政治秩序”错误,还关注社会伦理。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

10、、生活环境的需要。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答案】C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解析一】本题从张冠李戴、过于绝对和断章取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张冠李戴,“层层积累”的是第3段中表述的“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而非选项中表述的“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经典化过程”。B过于绝对,第3段告诉我们“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曰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第4段中说“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D断章取义,“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错,原文是说“呈现出与

11、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呈现风格不是目的,目的是让经典发挥作用。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解析二】A项,信息区间在第三自然段,根据原文“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A项中“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张冠李戴。B项,信息区间在第四自然段,根据原文“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B项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化。D项,信息区间在第四自然段,根据原文“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呈现的对象不是风格而是“新经典”。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二、(3

1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祯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先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

13、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

14、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先生生明天启壬戊,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内典:佛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坐终日晏:平静。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D【解析一】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5、。A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晏坐,就是“静坐”,“晏”解释为“平静”正确。B“居”的宾语是“厚实”,“厚实”有“富足,富裕”之意,“居厚实”即积储富足的意思,“积”解释为“积储”正确。C根据语境,“当事”应是名词,当权的人,此译为“权要”,正确。D“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D项错误。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解析二】根据语境“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先生的著作应该符合古人的规矩法度。“矩度”应解释为“规矩法度”。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皙次其别号也/吾其还也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予辈皆为赋诗/为武置酒设乐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C【解析一】本题考查“其、则、为、所”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其”,第一个是代词,“他的”;第二个是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B“则”,第一个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那么”“就”;第二个是连词,表假设,如果。C“为”,均为介词,给、替。D“所”,第一个是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代指礼物;第二个与“为”合起来表示被动,翻译为“被”。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解析二】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