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辽宁卷)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4976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辽宁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辽宁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辽宁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辽宁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辽宁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辽宁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考试(辽宁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祥论坛 提供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第一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毒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采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主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2、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日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以“文”、“质”二宇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于。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3、”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 “文”、“质”二字,多敷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总乏,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移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

4、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差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

5、指外在的表现。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柞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C 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

6、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B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摧的动人风貌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

7、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蘼丽了。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

8、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

9、,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10、 每去官,辄无私宅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A. B.C. D.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 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 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 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

11、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遗璞贾平凹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房那幺高,傅一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住在

12、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收罢秋,是气转凉了。沟脑上连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无三顿都要唱,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他们说过,就乐了,接

13、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采。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一年后省城老贯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

14、、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获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秩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男人们狂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几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连幺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措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吐奶的弦子。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他们扳指头教敷,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