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1745939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观课议课有感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 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 可以争论。其次他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 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 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能否提出有价值问 题;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 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

2、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这样的课就可以认 为是一堂很好的课。有效观课议课使我们教师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 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 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丰富自己的阅历。观课议课致力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教学 方式变革。其主要策略是:观课时,把关注重点和焦点要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 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发现应该如何教,这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思考教; 议课时,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和现象,过程和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 基础和依据,这是以学讨论教;通过观课议课

3、,促进执教者理解学生的学习基 础、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因学施教,因材施教。观课 时,要坐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活动,发现有价值的教育事实和现象,使其 具有讨论价值。有了这样的基础,一方面是万一要让自己教,自己不会手忙脚 乱;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在议课时空谈理论,使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 作的基础上。议课坚持以学论教,致力追求教学有效性。在议课过程中,不是 一言堂,而是面对共同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贡献彼此的智慧,分享彼此的思考。 贡献和分享需要参与者积极言说的意愿,需要参与者足够的言说和表达机会, 需要营造平等对话的余围和环境。议课不是对课的成败下结论的,而是面向未 来谋发展和

4、思改进的。基于发展的目的,议课的对象不是上课的人,也不是课, 而是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对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的讨论和理解,目的不仅仅 是促进做课教师反思和改进,而是为了促进参与的每位老师理解教学,改进教 学。这样,参与者就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同在共行”。教师在议课过程中, 可以探讨出多种教学的可能性,在认识教学的更多可能以后,教师将获得更多 的教学选择,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更优化。有了观课议课的理论指导后,我想,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我们可以尝试 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交流如果在课前,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的设计意图等等先做 个全面的说明,那么观课者在课前就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要观

5、察的角度,有目的 的去观察,这样的效率会更高一些。在议课时,观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所观 察到的课堂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抛出问题供大家共同探讨。2、主题明确在观课之前,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个主题,比如说,这节课我们要观察教学 的有效性,观课教师就可以从多角度来观察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 等方面深入观察,发现课堂中的现象和故事进行讨论研究,以寻找实效的解决 办法,提高教学效果。3、善于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善于获得经验是成长的基础,经验的目的在于发现 自身的决策、行动和行动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便未来更好地决策和行动, 谋求更好的效果;反思的对象是经验,是对经验改造和提升。善于反思的教师 从实践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每次教研活动后必须要 反思,反思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及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 所得所思,长此以往,这将会是自己的一大财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总之,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 教学中的不足,也活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 接下来学习中,我一定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去, 不断提高自己的观课议课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