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讲义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3474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讲义教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纲展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情分析,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

2、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

4、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

5、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解析:A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不符合原文意思,根据原文第2段“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

6、发展起来的”可知只有“典”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解析:B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

7、行的”不符合原文意思,根据原文第3段第二句可知,这些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是“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而出现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

8、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解析:D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的说法过于绝对。,【解题指津】,【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根据文体特征,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

9、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 增:增加定语或状语而改变句意。 删:删除定语或状语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而改变句意。 调:调换词(句)顺序而改变句意。 凑:将几个句子杂合而改变句意。,故意弄错概念:,1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2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故意弄错判

10、断,3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 4混淆模态: (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5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故意弄错推理 6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7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8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9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10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三】:简答题的解答,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

11、论、本论、 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 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 的标点符号。 掌握文体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结构来论证事理。,重难点二

1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 论证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 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 准确。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 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 容

13、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 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总结:,阅读心理:文章难读题目易,静心阅读是前提(考纲能力层级低,克服阅读“恐惧症”) 阅读方法: 理清“论”与“述”的关系(“论”为论点, “述”为论据)

14、答题方法: 比对法(选择题)和摘录法(简答题“答案在文中”),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6种方法,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6种方法,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 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