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练习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172958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练习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练习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练习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练习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练习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练习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练习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20.07.出题人:高一语文组 总分:100 时长:120分钟一(共1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

2、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

3、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

4、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 ,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

5、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

6、“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

7、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

8、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9、)1.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讳饰”中的“讳”,读音为hu。B. “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班昭。C. “戕害”中的“戕”,第一笔是“”(竖折)。D. “不矜不伐”中的“矜”,与“矜持”中的“矜”,意思相同。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追求集大成B. 健康的基础的美C. 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D. 无意间承传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3. 请把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并把序号填入材料二的横线处。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她和林黛

10、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4. 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A. 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B. 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C. 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D. 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5. 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 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 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便认为“奸淫狗盗”,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C. 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D. 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

11、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6.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哪些方面的原因使人们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答案】1. D 2. B 3. 4. A 5. B 6. (1)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2)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3)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字的笔顺、词义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D项,“不矜不伐”中的“矜”是自夸的

12、意思,“矜持”中的“矜”是庄重、严肃、拘谨、拘束的意思。两个词语当中的“矜”的意思并不相同。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A项,“追求集大成”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B项,健康的基础的美符合文意,原文是说“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C项,“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

13、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D项,“无意间承传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联系前文“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第句总领出“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后面的第句“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是对第

14、句的进一步解释。第句语意一转,“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和前面两句构成转折关系,第句“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是第句表达的思想的结果。而第句“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与下文“需要药治”紧密相承,连接符合逻辑。所以这几句话的顺序应该是。【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二段有“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

15、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由此可知,这种看法不是胡菊人先生的看法,是其他人的看法。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不能证明宝钗不“奸”,原文有“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如材料一“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这是创作原则方面的原因,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材料二“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胡菊人先生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