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1729561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二语文2020.7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疫之为病,历史悠久。据中国疫病史鉴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其中不乏十分严重的情况。中医人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疫情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疫病的呢?受传统文化与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很长时期为其发病的怪异所迷惑,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

2、种蒙昧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进而出现疫病是由自然界“疠气”所为、与鬼神毫不相干的认识。如礼记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的记述,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素问本病论认为因天地气交异变,破坏了四时节序,影响万物生化规律,进而致疫病发生。明末清初的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病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温热蕴蒸致病的毒气。上述疫病之源往往自口鼻而入,因而疫之致病多犯肺系与脾胃。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

3、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虚的人更容易感染。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疫病的呢?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自然界存在着“同气相求”的规律,

4、因而疠气加身,每有内应。若改变体内环境,消除其立身之基,同样可使疫毒之邪无法容身。就临床所见,许多疫毒无论寒温,都与体内的湿邪有关,每以内湿作为其生存土壤。通过化湿、燥湿或利湿等方法以清除湿邪,进而使毒无所依而难为害。(取材于朱光的文章)材料二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精神。饮食:食饮有节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所谓“食饮有节”,第一,要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饮食。也就是顺应自然,吃应季、应节的食物。第二,饮食要有节奏。也

5、就是饮食有规律,且要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第三,饮食要有节制。就“食”而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即便吃饱,也只吃到七八分饱。就“饮”而言,不论是饮酒、饮茶、饮水,都不宜过多。起居:起居有常“起居”主要指子午卯酉的起居,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的生活作息。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此外,依据子午流注,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只有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如果此时不休息,胆气则不行。所以子时必须深度睡眠。即晚上11点前

6、要入睡,才能保证子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卯时太阳升起,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5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气生发。另外,此时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排大便。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如果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到了酉时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人的肾精,是生命的本源,就像是水,它可以滋润万物。所以此时需要补充肾精,使肾水不要枯竭、不要静止。运动:不妄作劳“作劳”就是“劳作”,对养生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过分,运动量不宜太大。以现代观念可以理解为少做无氧运动,多做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

7、,容易让人大汗淋漓、精疲力尽。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有: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也属于有氧运动。精神:形与神俱养生真正的上等药物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是生命的最精微的物质,“气”是生命的原始能量,“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养生最根本的要求还是回到神与精、气的和谐交融。内心安定、平和,少欲知足,就能减少情绪变化对精气神的消耗与伤害。生命就能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生机活泼的状态。(取材于张其成的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

8、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中医对疫病发生的认识是逐渐清晰、逐渐深入的。B. 中医认为疫气与一般致病因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气。C. 中医认为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D. 疫病病源往往从口鼻进人,所以病症多表现在肺部或脾胃。2. 根据材料一,下面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认为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B. 中医防疫思想中的“避毒”,类似现代的“隔离”。C. 中医在预防疫病时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D. 中医在治疗疫病时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蒙昧(wi),朦胧、迷糊之意。B. 辟秽(bhu),指躲避污

9、秽之物。C. 祛邪(q),文中指除去邪恶的病气。D. 颐养(y),指休养、保养。4. 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同学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表格中呈现了他某日的生活片段,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从中医角度指出他的哪些行为有可能对健康不利(写清序号即可),并说明理由。序号行为上午没有网课,10点起床因为起得晚了,没吃早饭吃完午饭,玩电脑游戏,一直到下午网课开始下午课后去公园慢跑晚饭后,陪妈妈去超市,嫌戴口罩憋闷,偷偷把口罩摘掉写完作业,玩电脑游戏,凌晨1点睡觉【答案】1. C 2. B 3. A 4. 均对健康不利。不利于人体内阳气升发与排便,打破了饮食规律,不利于身体获得营养和能量,午时阳气最盛,心经

10、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疫情期间,防疫要“避毒”,会造成干扰身体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还会造成胆气不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C项,“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病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温热蕴蒸致病的毒气”。“疫与气候异常有关”“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

11、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观点一致。A项,“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说法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虚的人更容易感染”。可知正气足的人只是较正气亏的人不易感染,而不是“不会感染”。C项,“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错误,依据“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

12、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可知,中医在预防疫病时主要是通“避毒”“养正”,而且“口服药物”只是许多避疫方法中的一种。D项,“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词语的读音及词义。掌握词语的读音贵在平时的积累,而对于词义的理解,除了平

13、时的积累外,还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A项,“昧”应读“mi”,依据前文“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可知,在这里它的意思是“昏昧;愚昧”,所以该项读音和词语解释都不正确。B项,读音正确,但意思应是“祛除肮脏和污浊的东西”,“辟”的意思是“祛除”,不是“躲避”。C项,读音解释均正确。D项,读音解释均正确。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可结合“卯时太阳升起,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5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气生发。另外,此时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排大

14、便”“第一,要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饮食。也就是顺应自然,吃应季、应节的食物。第二,饮食要有节奏。也就是饮食有规律,且要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第三,饮食要有节制。就食而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即便吃饱,也只吃到七八分饱。就饮而言,不论是饮酒、饮茶、饮水,都不宜过多”“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如果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此外,依据子午流注,子时是胆经当令

15、。当令就是当班。只有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如果此时不休息,胆气则不行”等信息进行分析作答。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1】李白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2】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3】桐庐溪,谢客【4】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注:1李白受唐玄宗征召专任翰林学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他所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非议。2金门:汉代皇宫的金马门,被汉武帝以弄臣相待的东方朔,曾在此待诏。3严光: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拒绝光武帝的邀请,选择归隐。4谢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喜爱山水。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两句,写出诗人自己处境与东方朔不同,显示自己入宫后地位的显赫,充满自豪的语气。B. “观书散遗帙掩卷忽而笑”四句,表面写出李白在翰林院快意读书,实际表现的是失意落寞的寄托。C.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两句,以“青蝇”比喻势利、庸俗的小人,以“白雪”比喻有高洁志向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