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172868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义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本试卷共8页,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个部分。3.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知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一、文言文阅读。阅读阿房宫赋中的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

2、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辞楼下殿 辞:辞别B. 辇来于秦 辇:乘车C. 梳

3、晓鬟也 晓:通“小”D. 尽态极妍 妍:娇媚2.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楚之精英 精英:指优秀人才B. 剽掠其人 其人:指六国之民C. 金块珠砾 金块:指成块儿的黄金D. 楚人一炬 楚人: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士卒3.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到,去B. 燕赵之收藏 之: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 秦人视之 之:代词,指六国之民D. 独夫之心 之: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朝歌夜弦“朝”“夜”,形容一天到晚。B. 鼎铛玉石“鼎”“铛”,都是秦人使用的

4、器皿。C.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锱铢”“泥沙”,都形容细小。D. 文中六个“多于”都是用来形容阿房宫建筑的宏丽。5. 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两段文字极写阿房宫的奢华,表现了秦统治者生活的荒糜。B. 第一段前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秦国众多宫人的来源。C. “明星荧荧”“绿云扰扰”等句,多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D. 写珍宝之多,既讽刺了秦的奢靡,也揭露了它的劫掠行径。6. 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中国历史上,首先“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抗秦大旗的是陈胜吴广起义,文中对应这一历史事件的句子是“_”;后来刘邦率领大军首先打进关中,文中与此对应的句子是:“_

5、”。【答案】1. C 2. B 3. C 4. A 5. A 6. (1). 戍卒叫 (2). 函谷举【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C项,“梳晓鬟也”意思是: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晓,早晨。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6、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A项,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C项,金块,把黄金看作土块,金,名词用作状语。D项,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C项,之,代指剽掠来的珠宝。故选C。【4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和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7、。文章内容需要结合关键词句和作者观点进行分析。B项,“都是秦人使用的器皿”错误,“鼎铛玉石”意思是: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鼎”“铛”指的是宝鼎和铁锅。表现了秦人不珍惜掠夺来的珠宝。C项,“都形容细小”错误,锱铢: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这里指秦人掠夺时一丝一毫都不放过。“泥沙”这里指秦人不珍惜掠夺来的珠宝。D项,“都是用来形容阿房宫建筑的宏丽”错误,是为了表现秦人对天下百姓的剥削、压迫。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等,仔细分析选

8、项中敏感点,比对原文,辨析正误。A项,“表现了秦统治者生活的荒糜”错误,理解片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第一段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第二段“秦”“人”并提。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和补写的能力。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注意补写摘抄时不要出现错别字。由语境“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抗秦大旗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可知,该句应为“戍卒叫”;由“后来刘邦率领大军首先打进关中”可知,该句应为“函谷举

9、”。【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

10、译文:六国的宫妃,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没能见到皇帝,竟整整三十六年。燕国、赵国收藏的金玉,韩国、魏国营谋的珍宝,齐国。楚国的精华物资,在多

11、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可叹呀!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

12、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宝应中,有元无有者,尝以仲春末独行维扬郊野。值日晚,风雨大至。时兵荒后,人户逃窜,入路旁空庄。须臾,霁止,斜月自出。无有憩北轩,忽闻西廊有人行声。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乃云:“今夕如秋,风月如此,吾侪何不为文,以纪平生之事?”其文即口号联句也。吟咏既朗,无有听之甚悉。其一衣冠长人曰:“齐纨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为子发。”其二黑衣冠短陋人曰:“嘉宾良

13、会清夜时,辉煌灯烛我能持。”其三故弊黄衣冠人,亦短陋,诗曰:“清冷之泉俟朝汲,桑绠相牵常出入。”其四黑衣冠,身亦短陋,诗曰:“爨薪贮水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无有亦不以四人为异,四人亦不虞无有之在堂隍也,递相褒赏,极其自负,虽阮嗣宗咏怀亦不能加耳。四人迟明方归旧所,无有就寻之,堂中惟有故杵、【甲】【乙】、破铛,乃知四人即此物所为也。(取材于唐牛僧孺玄怪录卷一)注:宝应,唐代宗年号。元无有:虚拟的人名谐音“原无有”。维扬:扬州的别名。7.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值日晚 值:恰逢,正赶上B. 无有憩北轩 憩:发愁C. 无有听之甚悉 悉:全,尽D. 四人亦不虞无有之在堂隍也

14、 虞:担心,介意8. 为文末甲、乙两处分别选择应填写的内容(只填序号)【甲】 【乙】 A. 水桶B. 烛台9.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今夕如秋,风月如此,吾侪何不为文,以纪平生之事?递相褒赏,极其自负,虽阮嗣宗咏怀亦不能加耳。10. 阅读这篇短文,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什么?【答案】7. B 8. BA 9. (1)今晚象秋季,清风明月这样美,我们怎能不说一二句诗,用来抒展平生的愿望呢?(2)(四人)轮流相互褒奖欣赏,羡慕他们自己高傲了不起,就连三国时魏的阮籍的咏怀,也象不能比他们好了。 10. 我认为最有趣的是旧杵、灯台、水桶、破锅在清风明月的美景之下,作诗舒展自己的愿望。它们虽长相丑陋,却并不自卑,依然心怀美好。【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B项,“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