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上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2850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上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我的母亲上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我的母亲上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我的母亲上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我的母亲上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上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上课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是一艘大船 载着我们驶向大海 去追寻生命的奥秘 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母亲是一座高山 蕴藏着万物 哺育我们成长 强壮我们的身心,母亲是一缕春风 吹生着世界万物 盈盈的步履间 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母亲是丝丝春雨 滋润着大地万物 啊!母亲 我爱你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挚爱,自古以来民间的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养男不知娘辛苦, 养女点点报娘恩。,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

2、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我的母亲,胡适,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xn),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胡适(18911962)学者。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是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是一个乡村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就病故了。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遗

3、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 故事一:与街头小贩的友谊 故事二: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走 故事三:与末代皇帝溥仪的交往,胡适为人,父亲胡传,母亲冯顺弟,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曹氏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胡传当时48

4、岁.)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 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胡适故居,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 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 巨大的深刻的无以替代的影响。,掌 握 字 词,绰号 文绉绉 眼翳 抽屉 管束 轻薄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舔去 侮辱,chu,zhu,y,t,sh,b,sh,shng,m,tin,w,初 读 课 文,整 体 感 知,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 4、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是什么?,这篇文章写了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

5、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第一部分(1-4)追念自己童年的往事 第二部分(5-12)记叙母亲 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期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研读第一部分,1、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我总是文绉绉的。(文绉绉的意思),2、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

6、跳。,3、“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野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4、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开头3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其内容好像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突出了母亲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问题探究,细微之处见真情生活中的小事尽显母亲的真善美,研读第二部分,写了母亲三个方面

7、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5-7),(8-11),(12),阅读5-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作者通过记叙哪些事表现“母亲是慈母兼严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精神品质?,表现母亲的慈母事件: 1、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2、用舌头添我的眼病。,表现母亲的严父事件: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2、晚上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刑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3、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责罚严厉,教我做人,疼爱孩子,关心孩子,谆谆教导,严格督学,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阅读8-12自

8、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写母亲作为当家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各表现母亲什么品性?,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2、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母 亲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也有“刚气”的一面。,母亲的形象:,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

9、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问题探究,九年的读书生活,母亲是,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一、对“我”的管教:,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严厉责罚,正确教导。,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我 的 母 亲,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慈母,严师,恩师,

10、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品味 人间 真情,研读与赏析,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仔细揣摩下面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情感。,本文多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在真切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研读与赏析,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1、”,研读与赏析,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小结: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读与赏析,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品味语言,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品

12、味语言,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品味语言,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拓展延伸,全世界只有一种相同的语言:妈妈。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妈妈的心血,都受到母亲的影响。妈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1、在你的成长中,母亲的哪件事让你最难忘记?给了你怎样的爱? 2、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欣赏公益广告“关爱老人,从心开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关爱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