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先秦 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2605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先秦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200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先秦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200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先秦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200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先秦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200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先秦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先秦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先秦 人教版(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一)阶段特征,(二)历史沿革,(三)知识体系,(四)过关检测,历史沿革,你知道春秋五霸及大概时间吗?,期间有哪些大事件?,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指从170万年前中国出现原始人类,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统一帝国的整个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并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日益进步,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国兼并战争孕育着统一趋势;社会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知识体系,一、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二、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三、夏商西周的经济 四、夏商西周的文化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族融合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七、

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黄二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时间、地点、意义),(生产和生活状况),居民分布图,长江,黄河,思考:试按社会组织关系给远古居民分类?,贫富分化的出现,原始社会,氏族公社,远古人群,元谋人,北京人,父系氏 族公社,母系氏 族公社,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中晚期,黄帝尧舜禹,黄帝,炎帝,禹,舜,炎黄二帝和华夏族 禅让制和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尧舜禹时代(野蛮时代 文明时代),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建立、

3、地位、统治中心、灭亡),商朝(建立、迁都、灭亡),西周(建立、地位、暴动、灭亡),井田制和分封制,夏 朝,建立:公元前 年, 建立夏朝。 破坏了禅 让制,确立 制,由 变为 。,地位: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依据是 建立 (指武装、官职、监狱和刑法),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统治中心:今 和 ,相传建都 (今 ),灭亡: 暴虐无道,约前1600年,夏亡。,商 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_建立商朝,都城毫(今河南郑州);_屡次迁都;中期_(河南安阳),从此稳定下来,商朝又叫殷朝,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_暴政:“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灭亡:前1046年,_伐纣,_之战,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西

4、周,建立: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都城_,史称镐京(今_),西周开始。 地位:西周在当时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 地位 统治:前841年,都城镐京发生反抗周厉王的平民武装暴动。厉王逃走,死在外地;削弱了西周的统治力量,史称 _ 灭亡:前771年,_攻破镐京,杀死_,西周灭亡。前770年,_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目的:巩固_统治 性质:奴隶制的_,奴隶社会的_ 。 内容:一切土地属于_所有,周王分赐给_,受田者拥有_,并向周王交纳_。 土地不准_,奴隶主强迫_集体耕作,并全部占有奴隶劳动成果 作用:,目的:拱卫王室,巩固_. 性质: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_的政治制度 周王把_,分别授予_,建立

5、诸侯国 内容: 诸侯要尽义务:_,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主要诸侯国:_等 作用:_,_,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弊端:受封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成为_的根源,井田制,分封制,大汶口遗址的墓葬,元谋人遗址,元谋人牙齿,北京人制造、使用的石器,北京人使用火的想像图,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的生活想像图,山顶洞人装饰品想像图,定居,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陶盆,1.“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现已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定夏朝始年为约公元前2070

6、年,把中国历史纪年上推了 ( ) A.2900多年B. 2000多年 C.1200多年D800多年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 (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历史的进步 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3.史载,启破坏了禅让制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 汁”。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 A.有扈氏维护民主传统应该肯定 B.启夺取部落联盟首领地位应否定 C启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应该肯定 D双方为争夺王位而战,应予否定,4.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是 A.男耕女织 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 C农民集体耕作 D.强迫奴隶集体耕作 5.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

7、解标志的是 ( )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6.关于西周井田制论述,下列提法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是为巩固奴隶制统治 B.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 C.分封制瓦解导致井田制破坏 D.最终向封建地主所有制转化,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回答: (

8、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1)周初的分封制,(2)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3)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 商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A,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 A蚌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石制工具 D铜制工具,从晚商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随葬酒器,这一事实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9、A、商朝农业生产较发达 B、商朝人生活水平高 C、商朝奴隶制趋于瓦解 D、商朝人用饮酒祭祖,A,.商和西周时期关于农业发展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青铜农具普遍使用 B人们已懂得使用绿肥 C“五谷”都已种植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A,X西周和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明显区别有(多选) A、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B、产品趋向日常化 C、有大量的青铜铭文出现 D、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BCD,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 A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 B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多 C农民承担的租赋很重 D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下列哪些符合

10、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 大量使用青铜农具出现刺绣品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以贝作为货币用漆工艺装饰车 ABCD.,夏、商、西周的文化,为什么在最残暴的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奴隶社会,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的文化?,夏、商、西周文化发展的原因: (1)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发展。(2)劳动有了进一步的分工,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科学及艺术工作的人。,典型例题 与夏朝相比,商朝文化的进步表现在( )。请从下面表达中挑选正确选项。 奴隶地位低下 青铜冶铸技术提高 成熟的文字再现 历史上的确发纪年开始 A B C D,典型例题 从商代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请从下面表述中挑选正

11、确选项。 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 今天汉字的雏形 商王的社会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A B C D,2、夏、商、周三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科技成就主要有天文、历法:夏历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商朝的“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夏商还有关于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纪录。医学:商周的医药学知识丰富,能治疗多种疾病,有医学分科,还有石砭镰等专门的医疗工具。生物学: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的名称。地理学:“地理”名称在周易中首先提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有初步认识。此外,青铜制造业的发展是三代科技

12、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三代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为什么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三代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这与三代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密不可分。因为农业生产与季节和天象有密切关系,需要进行天象观察和制定历法,三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3、夏、商、周是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华文明发源和奠基是这一时期的最基本特征。奠定了长期领先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奠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文字奠基: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直接来源。(2)思想奠基:易经成为中国思维和中国哲学的源头。(3)史学奠基:以尚书为标志。(4)科技奠基:这一时期主要

13、集中在天文历法、医学上,例如,有了初步的医学分科。,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纷争,融合,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的、性质:,掠夺性争霸战争,概况:,春秋五霸(齐、晋、楚、吴越),战国:兼并战争,出现,战国七雄:,表现,齐、楚、燕、韩、赵、魏、秦,背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性质:争霸、封建兼并、封建统一战争,作用(评价),消极: 积极:1、2、3、4、,主要民族 融合途径:1、2 作用,知识建构,春秋五霸,之,齐桓公,思考1: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霸主?,1)有较好的自然条件(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2)重用人才(管仲),推行改革(成东方强国) 3)采取有效的争霸策略

14、(“尊王攘夷”,联合黄河中游 诸侯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思考2:称霸的标志?,公元前7世纪,葵丘会盟,春秋五霸,之,晋文公,思考: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关键战役是什么?,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春秋五霸,之,楚庄王,史典连线一鸣惊人,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喻老,春秋五霸,之,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越王勾践,卧 薪 尝 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

15、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看图说文,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区别,1)春秋是奴隶主争夺土地人口的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兼并战争,并逐渐转化为封建 统一战争,例: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区别是春秋战争是为掠夺土地人口;战国战争又有兼并统一性质春秋战争瓦解了奴隶制;战国战争促进了封建制形成春秋战争规模小;战国战争规模大 A. B. C. D. ,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消极:(目的) 积极:(客观),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区域统一,有利全国统一 2)削弱奴隶主势力,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 3)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 4)各诸侯国为赢得战争,纷纷进行改革,促进于经济文化的交 流和发展,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大国崛起 D诸侯野心大 2下列哪一种情况符合战国历史( ) 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C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D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 3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其实质是( ) 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B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C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斗争D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斗争 4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