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地理计算题小结 湘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2576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地理计算题小结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07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地理计算题小结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07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地理计算题小结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07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地理计算题小结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07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地理计算题小结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地理计算题小结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地理计算题小结 湘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计算综合题的特点 近年考试试题中的地理综合计算题,从解题思维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各类地理计算题归纳小结,教材中的相关地理计算的主要内容 比例尺的计算,包括比例尺的三大要素的互相换算、经纬网图中实际距离的计算等;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包括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水库大坝高度计算等; 温度计算,包括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某一高度的气温、利用地温递减率计算某一深度的地温等; 时间的相关计算,包括地方时、时区、区时计算和逆向的根据时间推算经度、两地不同日期范围计算等

2、; 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包括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相互计算等; 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包括正午的太阳高度计算、热水器角度、楼间距的计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推算纬度等; 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占有量的计算等; 各类构成比例的计算,包括农业产值构成计算、工业产值构成计算、能源消费构成计算等等。,高考地理计算综合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一)图形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大多以示意图或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有效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计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判断、评价相关地理信息。,例:图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

3、公转速度较慢。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日时 日时 月时 月时,解题思路:,地球公转速度较慢,7月初,北极极昼,晨线,6点,8点,减一天,B,B,A,15(,)15,180,A、B是北纬30地区与晨、昏线相交的两点。 请判断: 1、A、B地的昼长? 2、标注出与北京相同日期的范围。,A、B昼长为14小时,120E,0点,有关太阳高度计算题:,已知纬度,问:不同季节热水器摆放的角度?,已知楼高,问:不同纬度的楼间距的大小?,关于热水器角度计算:,计算原理: a=90 - H H=90- (H: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 :直射点结纬度 夏至取23 26,冬至取-23 26 ),若:在纬度

4、为40 N地区,热水器太阳能受热板与地面的角度随四季的变化?,夏至: a= 16 34 冬至: a= 63 26 春秋分: a= 40,关于楼间距的计算:,计算原理: s/h=tg H s=h*tg H S:楼间距 H:正午太阳高度 h: 楼房高度,广东高考题:,判断:陡崖高度。,广东高考题:,陡崖高度:至少:250-100(米)即交汇等高线数减1乘等高距 不超过:300-50(米)即交汇等高线数加1乘等高距,(二)表格型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以表格形式展示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概念、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例:由太阳能转化为粮

5、食产量的经验公式: 粮食产量P=0.075QTWS千克/(公顷.年) Q: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 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土壤有效系统 根据下列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 )(用沈阳数据) A、11016千克 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 D、110160千克 (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 、 ;在河西走廊主要是(用洒泉数据) 、 。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 。,B,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

6、、土壤肥力差(土质不好);,降水较少(较干燥)、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多(较湿润)、土质好(土壤肥力较高),计算: 粮食产量=0.0755.1105 0.40.90.8,(三)图表结合型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以图像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图、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象。是上述两种题型的综合。,例4:如图所示的剖面,切过F、G、H三条大河的河源段。河源区径流(R)与全流域径流(R)的比值如表所示。 (1)据图回答河流名称,F是 ;G是 ; H 是。 (2)依据表中资料和所学知识,

7、判断3条河流河源地区的径流量之和约占全国的( )。 A1/5 B1/10 C1/15 D1/20,澜沧江,长江,黄河,B,长江:10000亿立方米0.25 黄河:5%10000亿立方米0.49 澜沦江:可忽略 三江流量之和约:2700亿立方米 全国径流总量为:27000亿立方米,(四)文字材料型综合题。 该试题以文字形式展示有关地理计算信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计算信息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数据;或根据所得的相关数据推断地理结论。,例: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单位,则次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大约是多少?,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按10%-20%逐级传递原理,次级消费者

8、为三级营养级,能量应为1040单位。,生产者:1000个单位,初级消费者:100-200个单位,次级消费者:10-40个单位,1、该盆地适宜种植的果树为( ) A.苹果 B.芒果 C.柑橘 D.甘蔗,2、该盆地著名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三峡,3、该盆地与外界联系的铁路有( ) A.宝成、成昆、湘黔、焦柳线 B.川黔、襄渝、成渝、西康线 C.兰青、兰新、包兰、南昆线 D.宝成、成昆、襄渝、川黔线,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B,D,C,4.四地区中复种指数最高的是( ) A. B. C. D.,5.气温、降水量、阳光等因素对于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

9、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降水量越多,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 B.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的有氧呼吸作用逐渐降低 C.月总降水量越大,降水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 D.植物体内酶的活性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6.四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影响的是( ) A.地区 B.地区 C.地区 D.地区,7.从气候条件考虑,四地区中农业产值构成最有可能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地区 B.地区 C.地区 D.地区0,8.地区所属国家可能是( ) A.印度 B.巴西 C.中国 D.美国,C,D,A,B,D,读右图回答,旅游爱好者王晓名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在游行日记中绘制了祖国轮廓图

10、和一些地形剖面图、景观图,并写到“美丽的中华,不论你怎么看她,都有一种诱人的美。”读图(如图1)完成910题。,9.王晓名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沿gh线穿过我国主要自然保护区卧龙鼎湖山梵净山武夷山 B.进入六月,cd线附近,自北向南环境特征可能是:林海雪原尘暴肆虐阴雨连绵 C.秋天,从ef漫步,扭曲的胡杨林诉说着古老的文明“塞外江南”的风吹稻花香两岸挂满枝头的苹果、又大又红。 D.ab自北向南依次为:雪峰连绵驼铃叮当峡谷众多、水能丰富地面平坦、山青水秀,10.王晓名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如图2)是依据上图中的( ) A.ab线B.ef线 C.cd线D.gh线,图2,图1,图1为某地一年中太

11、阳高度的变化,图2为世界地图上经过该地的一段纬线,MN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1113题。,图1,图2,12.对MN之间海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的盐度约为35 B.该海域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的形式主要是风海流 C.该海域盐度高于同纬度的其他海域 D.该海域因铁矿石运输频繁而闻名于世,11.M地以西有一著名的河流,该河流( ) 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至次年5月 C.该河谷地盛产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 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13.N地以东地区( ) A.终年受到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B.“无流国”众多 C.太阳能、地热、石油、煤炭等能源丰富 D.地形以高原为主,植被以草原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