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阅卷分析(对2006年高考生物有指导意义)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2166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阅卷分析(对2006年高考生物有指导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200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阅卷分析(对2006年高考生物有指导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200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阅卷分析(对2006年高考生物有指导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200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阅卷分析(对2006年高考生物有指导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200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阅卷分析(对2006年高考生物有指导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阅卷分析(对2006年高考生物有指导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阅卷分析(对2006年高考生物有指导意义)(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命题特点和复习对策,来自阅卷组的一些信息,6月9日6月12日,接受空白卷、答题卡和评分标准,组织各题组长研究试卷和答案,初步确定各题阅卷老师分组,答案切割方案、以及回评量、复评率等有关参数,在能够调阅试评卷时,组织试评、在试评和学习、掌握答案和评分参考的基础上,学科组组织了题组长、中学教师、市生物教研室专家们制定评分细则。 各题阅卷组长事先评阅好一批试卷,并标注好了分数及等级。 最后由学科组和7个题组长分别评阅第二卷十道试题200余份后,再将试题发送给各题评卷教师进行试评,以检查评卷人员掌握答案和评分细则的准确度,及时矫正评分细则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由生科院党委书记直接担任学科组领导小组组

2、长,评卷专家组由9名基础课程大学生物学主讲教师 组成,专家组长则由本学科2名教授(博导)担任, 试卷数量:179577份 阅卷老师数量:217人(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7名替补阅卷老师) 平均每人每天需批阅与复查1000题,每分钟必需批与复各2题,本学科遇到的问题卷的种类有: 1图像不清楚,无法给分 2. 答错题,在其他答题区域又找不到该题的答题所在 问题卷的解决有两种方式: 1.小组长终审、大组长终审(控制量)。 2.需要调阅纸质试卷的,根据手工评分结果输入分数。,阅卷特点 今年首次采用的计算机网上辅助阅卷能克服传统纸质阅卷的诸多弊端和潜在风险,其独特的工作流程使得阅卷工作更客观、公正和高

3、效。针对阅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考生的建议 1. 书写应清晰、笔迹深刻有力; 2答题位置必须在指定位置; 3避免涂抹及迁移。 (二)对扫描制卷的建议 1尽量提高扫描的清晰度; 2尽量避免扫描过程中的误差,确保卷面字迹不被覆盖 3尽量将切块后的内容控制在一个屏幕范围内,以减少阅卷时调屏的次数,节约时间。,考核内容的分布情况,* 表示知识点交叉、综合,全卷总成绩 第一卷 49.50分 0.7071 第二卷 39.70分 0.4963,得分最高的考生只有142,一些题目得分率较低原因,(1)是不是考生概念不清晰,表达能力差 基础知识是考查的重点,许多考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原

4、理掌握的不够准确,如氧与养,运输与吸收,载体与运载体,酶的高效性与催化性、活性等区分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弱,相当一部分考生不会用精确的生物学专业术语来准确答题,专业术语出错较高;语言表达能力差,往往词不达意。,(2)是不是考生抓不住要点,审题能力差 如36题第(3)小题,若考生读题不仔细,抓不住“接种流感疫苗后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又如 38题第(1)小题,82% 的考生审题不仔细,未注意“黏合”的含义,以致不能正确回答出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相黏合,而错答成通过DNA连接酶相黏合。 再如42题第(2)小题,问两支试管现象均不明显的原因,有97%

5、 的考生按照思维定式只答成B试管现象不明显的原因。,40(9分)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33%) (1)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间的关系是 。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49%)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11%)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9%)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 (10%) (1)竞争 (2)见图 。(3)样方法 随机取样

6、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4)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引进外来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 0123456789 12252420113100,38(9分)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得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质粒上的T-DNA片断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32.67%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黏合。 18%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

7、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断,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原因是 。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 (1) 限制性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 (2)3/4雌雄配子各有1/2含有含有抗除草剂基因;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表现出来 0123456789 619171722106200,42(10分)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

8、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 4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20的肝 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51.10%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3%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 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9、。32% 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号试管。 (1) 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催化效率的高低) (2) 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 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_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3)是不是考生知识面较窄,联系实际能力差 如36题关于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寻麻疹的原因,考生能准确答出“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仅为7% ;保留婴儿的脐带血的目的完全答对率为28% ,接种流感疫苗后再度感染的免疫学原因能从相应的抗体,主要是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来答的仅为31%。,36.(7分)免

10、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34.71%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 的抗体分布在 ;7%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 等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 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28% (3)接种过流感疫苗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 ; 。32% (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 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2)效应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11、 (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0123456 7 7 1828271551 0,(4)是不是考生实验、实习内容掌握不好 40题考核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是课本的实习内容,也是考纲的内容要求,但59%的考生不知道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91%的考生不懂“随机取样”,90% 的考生写不出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显然,教学中没有将课本要求的实习内容教到位。42题设计实验中答对对照试管的具体目的的仅为32% 。,40(9分)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人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

12、的生物多样性。33.33%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49%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11%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9%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10% (3)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4)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5)是不是考生缺乏灵活性,归纳、分析能力不够 试题在一些问题的考查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从答题看,考生大多不够灵活,对这些开放性的试题的回答抓不住问题的要点,答非所问。如40题第(4)小题问: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结果得出的启示,绝大多数考生不

13、能通过本次调查结果从两个方面总结回答。41题第(4)小题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完全答对率为10%。,历年高考中 一些得分率很低的试题,新“游戏”规则 1999年 19% (2)0% (3)1%,每小时光合作用释放多少氧气?上海卷: 表观(净)光合速度全国卷: 真(总)光合速度,2003年 41,(11分)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被标记的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请回答: 9%,(1)处理后开始的几

14、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24小时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考生缺少联想,2001年 39.(8分)一只雌鼠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请回答下列问题:31% (1)假定控制突变型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用纯合野生型雄鼠与上述雌鼠杂交,后代表型是 。80% (2)另假定上述雌鼠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

15、雄鼠杂交,F1代表型有四种,分别为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为1:1:1:1。从F1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下一代的表型中所有的都为突变型,所有的都为野生型。请问: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的说明。(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 9% 问法突然转向,2001 34.(8分)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为试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试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25%,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吸收离子与吸收水的比例看,大麦在光下吸收哪种离子比吸收水分

16、快? (2)从上述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数据分析能力差,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严格控制试卷的难度,保持试卷的稳定性 生物学作为入学考试的六门选考科目之一,其试题的难度不仅有本学科的连续和稳定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到与其它学科平衡的问题,过难、过易都会影响到考生的总分和人才的选拔。 2分值分布和试题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能再分散一些 但是,如果从第二卷各题的题干来看,似乎不够分散。如33、39题尽管考查的内容不同,但均以抗生素为背景入题;34、36题均涉及免疫的问题。建议今后的命题可以教材的章节为依据做纵向检查,以考试大纲的九个方面做标准横向检查,也许这样会使分值及考查内容更趋合理。 3进一步提高试题编制技巧 试题的编制过程应在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