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0比较全面幻灯片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2162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0比较全面幻灯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小儿推拿0比较全面幻灯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小儿推拿0比较全面幻灯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小儿推拿0比较全面幻灯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小儿推拿0比较全面幻灯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0比较全面幻灯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0比较全面幻灯片资料(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中医系 陈皇珍,1,2,3,小儿推拿概述,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4,儿科常见病的推治,一,小儿推拿的定义,小儿推拿概述,二,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小儿推拿概述,一、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1.含义:前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现象的概括。后者是指小儿形体结构、生理功能活动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 2.临床表现: 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 脾常不足:脾胃薄弱,易运化功能失常 肾常虚:肾精未充、肾气未盛,随成长逐渐充盛 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易受惊吓 肝气未充:阴血失

2、养,经筋刚柔未济,易好动抽搐,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二、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轻灵,易趋康复。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发病容易 肺常不足:易感受外邪入侵,发生肺系疾病,居首位。 脾常不足:易运化失常,发生脾胃系统疾病。 肾常虚: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的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等肾系病证。 心常有余:易从火化、上扰心神,发生惊悸、神昏。 肝常有余:易从热化、引动肝风,发生惊惕、抽搐。 时行疾病:元气未盛,御邪不足,易感疫气,如麻疹、风疹、水痘、丹痧、暑湿、小儿麻痹症等。,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2.传变迅速 体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 易

3、虚易实:指一旦患病,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肺炎喘嗽实证心阳虚衰 泄泻实证津伤液脱的伤阴虚证。 易寒易热: 指疾病过程中,疾病寒热性质转变迅速。 风寒表证里热证; 里实热证虚寒证。,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二)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器官修复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单纯。 三、病因特点: 外感为主,饮食次之,先天特有,情志多惊。 (一)外感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邪 (二)乳食因素:饮食偏嗜、不规律、不节(洁) (三)先天因素:即禀赋胎产因素,如先天性疾病、胎黄等 (四)情志因素:惊恐常见 (五)意外因素:溺水、触电、烫伤、摔伤、中毒等 (六)其他因素:药物

4、损伤、放射线损伤等,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三,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小儿推拿概述,四诊:望诊为主,闻、问、切为辅 一、望诊 1.五色主病: 红色(或赤色)主热证。 白色主虚(肺虚)、主寒。 黄色主虚(脾虚)、主湿。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惊风。 黑色主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2.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3.看指纹: 一般多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 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按指节分为三部: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 临床

5、意义: 浮沉分表里深浅; 红紫辨寒热颜色; 淡滞定虚实流速; 三关测轻重位置。,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纹直为热,纹曲为寒;纹多为热,纹少为寒;鱼刺状为惊风,水字状为肺风痰咳,乙字状为食厥、慢脾或伤食下痢;曲虫状为疳积,透关射甲为疾病危重。” 幼科发挥三关脉纹变见歌,活幼口议,鱼刺形,水字形,乙字形,蛇形,透关射甲,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二、闻诊: 1.听声音:听啼哭、语言、咳嗽、呼吸等声音的高亢低微 2.嗅气味:嗅口气、二便、呕吐物的气味 口气臭味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 大便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 小便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 呕吐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小儿的辨证论治

6、特点,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婴幼儿易患泄泻;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2.问病情:问发病症状、时间、病因、伴随症状、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结合十问歌。 3.问个人史:问生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既往患病史、家族史。 幼科发挥原病论“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假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则肺病,好食苦则心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盐则肾病,好食热则内凉,好食冷则内热,是乃问

7、而知之也。”,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四、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1.脉诊 3岁以上小儿采用一指(食指或拇指)定(按压)三关(寸、关、尺)的方法切脉 病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 病证:表、里、寒、热、虚、 实 小儿腹痛或惊风多见弦脉;心阳不足或心气受损多见结代脉;失血为芤脉;气血不足或湿邪较盛可见濡脉;内有痰湿或食滞可见滑脉。 2.按诊:可参照西医诊断学的触诊内容进行。,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五、辨证概要 辨证强调及时准确 注重辨别主证、兼证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小儿的辨证论治特点,四,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概述,

8、一、小儿推拿的优点,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1.经济简便 2.易于掌握 3.安全可靠 4.疗效显著,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二、小儿推拿的作用,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 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 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三、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 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小儿预防保健。 传统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疗效越好。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2.禁忌证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

9、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四、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1.选择患儿空腹时或饭后2小时进行 2.室内温度适中,注意避风寒 3.医者手法宜轻柔 4.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 5.每日一次。,五、推拿的技术要领,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1.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2.时间: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3.补泻:补顺上轻缓,泻逆下重急 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或操作次数)

10、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1,2,3,基本手法,复式操作法,常例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1、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2、其它手法: 拿、抹、捻、擦、拍、捏脊法等 3、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按弦走搓摩、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推七节骨,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按法】,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详见视频),指按法 掌按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摩法】,1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 2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

11、作回旋抚摩。 3旋摩法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掐法】,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3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推法】(直推;分推;旋推),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

12、向前推动。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小儿推拿基本手法,【运法】,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摇法】,用左手扶住或托住背绕关节近端,右手握住肢体远端,作较大幅度转动或摆动,称为摇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拿法】,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

13、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捻法】,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拍法】,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捏法】,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

14、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捏法正位手势,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复式操作法,【黄蜂入洞】,【位置】 两鼻孔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 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20次。 【作用】 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复式操作法,【按弦走搓摩】,【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 理气化痰 【主治】 胸闷,气促,咳嗽,积滞

15、等,复式操作法,【运水入土】,【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50-100次。 【作用】 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 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复式操作法,【运土入水】,【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50-100次。 【作用】 利尿,清湿热,补肾水 【主治】 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复式操作法,【水底

16、捞明月】,【位置】 内劳宫周围。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运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 【作用】 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主治】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复式操作法,【打马过天河】,【位置】内劳宫、天河水周围。 【操作方法】 A、运内劳宫直接滴凉水于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作,边操作边配合吹气。100次。 B、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穴)弹打至肘弯(尺泽穴)。30遍。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弹击(但力度较差)。 【作用】清热、通经、行气。 【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谵语、高热等)。,复式操作法,【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推七节骨】,【位置】脐周、腰骶周围。 【操作方法】 A、揉脐及天枢(三指揉) 2分钟 B、揉龟尾 100次。 C、推(上、下)七节骨 100次。 【作用】健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