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阅读教学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171782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段阅读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一、解读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 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 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万字以上。这个总目标突出了三个特点: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独立”, 就是不依靠他人。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 自主地读,才能最终形成这种能力。2、提出了多读,重视了积累。多读,是我国学

2、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 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古人云: “书读白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读得熟,不必解说,也可自晓其义。3、突出了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 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 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二、解读课标中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阅读要求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 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共有 10条, 分别是: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 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余 围。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书,学生 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 读得愉悦。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出了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不回读等。阅读教学中,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应重点培养语感, 例如,善于利用课文中 的词句,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明象”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 情”,有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教师要

4、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和培养,使学生及早地获得正确的阅读习惯。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新教材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读物和教材中的插图 来理解文章,做好图文整合,促进阅读。另外,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中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到多媒体对语文学习的内容、 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 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 并有兴趣积极投入现实的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探究活动中去。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由于学生平时很少见到小壁虎,对它还不

5、够了解, 因此就运用“情境”教学,通过课件将小壁虎的形象显示出来,乂把他几次借尾 巴的过程以动画形式演示给学生,形象有趣,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供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知识信息的数量,加深大脑的记忆, 延长知识的保留时间,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也不能为了展示课件而去制作课件,不但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会画 蛇添足,多此一举。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师要注重学生读课文语言环境的感受,真正理解词句的含义和引申。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 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

6、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 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 达的不同语气。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 不少于5万字。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根 据各个主题单元的内容推荐给孩子们一些相关书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 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三、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阅读教学特点之一,更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 学语文的味道越来 越苦,教语文

7、的感觉越来越难,语文似乎是跟沉重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读文 学作品,看报纸杂志,都是让人十分愉悦的事。为什么语文课的味道那么苦?细 细想来,读文章看报纸都是自得其乐的事, 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想就怎么 想,没有旁人的十涉。而语文课的阅读,选择什么方法,思考什么问题,多少时 问,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是在为老师读书,哪里能“自得其乐”呢?在 语文教学中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尽可能自得其乐地读,一定会受到 令人欣喜的成效。第一,课文怎样读,由学生选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 你想用一个统一的形式去要求,用一个 科学的标准去评价,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究竟让学生采用何种

8、形式去读,把课 文读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朗读方式, 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导读、引读等。第二,课文谁先读,让学生自己决定。课文的第一次朗读任务由谁来担任?老师, 录音机,还是孩子们自己?这个游戏 还真有意思。一上课,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喊着:“老师,这篇文章我会 读!” “老师,我想听录音!”喊得最多的是:“我们爱听你读。” “老师,你 读得太好了,请再读一遍。”有一节课,孩子们听录音快乐的节日入了迷: 有的说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红领巾”, 在唱着跳着过“六一”儿童节;有的说我 们教室象变成了花园和草地,同学们在这里尽情地玩耍,说完竟嚷着要听第二、 第三

9、遍录音。三遍以后,许多学生已能正确朗读,甚至背诵了。最后老师乂播放 了这首歌曲,整个教室里弥漫着节日的气余。再如,丁宁宁老师所做的太阳 一课,当教师范读以后,学生激动地说:“老师,您读的太好了!” “老师,我 想象您那样读!”。可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都有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第三,阅读时思考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只要你相信学生,孩子们完全能够提出届于他们自己的问题。 一般来说,揭示课 题或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会有许多的问题,但这时的问题都较浅,大多是关于课 文的内容或情节的。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1) 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 小白兔为什么要了一

10、包菜子?小灰兔为什么要了一车白菜?(3) 为什么要了一包菜子的小白兔送了一车白菜给老山羊,而要了一车白菜的小灰兔乂去要白菜?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原来要问的,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往往会产生更多更 深的I可题。如:为什么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比围着老师转有劲多了,孩子们往往为有 新的发现而兴高采烈。但是,也有的教师当学生已经没有问题了,还要学生提问题,弄巧成拙。例如秋 天到了一课,学生读完课文以后,对课文的内容已经很活楚了,根本就没有什 么问题可以提。可老师还在一遍一遍地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大雁南飞的问题,结果学生说“大雁秋天本来就是往南飞的啊”

11、。 不但没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权,更使教 帅很难用很短的时间解释活楚这个自然现象, 致使教学时间不能最有效地得到利 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 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 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 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和阅 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 教师要予以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 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 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第四,课文读得怎么样,让学生

12、互评。孩子们听别人的朗读(包括录音、范读、指名读等),内心产生的感受是各不相 同的,或赞同,或欣赏,或提出异议,这正是孩子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老师 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命令孩子去怎么读,应当引导孩子们自己去 评,评中学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象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如此,孩子们往往能在相互切磋、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学习朗读,并达到对课文的 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平时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评价朗读的方法。第五,读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己去谈。读一篇课文,或明白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都应该是孩子们的事,教师不 应

13、该以自己的领悟甚至是教参的分析去代替孩子们自身的感受。如家一课,学生对自己家很了解,可以表述自己家的情况。但是,他们也想 知道别人家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也很想到 同学家去作客,当然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大胆地提 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和事情。第六,老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民主化教学,主体性教学,仍然是一种教学,但教师的主体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当孩子们的意见与我们教学的意图相差甚远的时候,老师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或提出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如当学生的问题提得不着边际时, 就可以 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当对课文的

14、总结性谈话无法集中到一点 上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也有与大家不同的意见,大家看对不 对。” 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意见,总是十分重视和感兴趣的,也相当 尊重,讨论也就不难进行。在平等的讨论中师生达成共识,比之教师以权威的身 份出现,强迫学生接受要好多了。第七,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赋新意。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上,要求学生圈画不懂的生字词,重点 的词句。并给一些简单的读书符号,如重点号“ ”,好词佳句用“”, 不懂的词句用“? ”和圆圈。 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基本方法, 养 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除记录自己喜欢的内容外,还要有创新,如用不同颜色的 笔代表

15、不同的内容,并自己设计插图,充分地和绘画联系起来,既有色彩乂有文 字美,这样学生的兴趣高涨,写日记和作文就轻松多了。我们还要开展“我当小 小设计师”、评选“最佳小编辑”等活动。我相信长此坚持下去,学生将受益非 浅,乃至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有重大影响。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方法,自己设计作业等。教师把学习的主动 权最大限度地交到学生手中,注重孩子们的自读、自悟,使学语文真正成为孩子 们自己的事,有趣的事。我相信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余围中,个个爱上语 文课,人人爱读课外书,喜欢做读书笔记。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 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使 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