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查房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1703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查房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查房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查房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查房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查房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查房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查房教学幻灯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病区教学查房,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历史文献摘要,1.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有所疾前筋,筋届不能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 2.薛氏医案论瘤:“若怒动肝火,血涸而筋挛者,其自筋肿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血缕,名曰筋瘤,用六味地黄丸、四物、山栀、木瓜之类。”1 3.外科正宗瘿瘤论:“肝统筋,怒动肝火,血燥筋挛曰筋瘤,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治当清肝解郁,养血舒筋,清肝芦荟丸是也。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牙皂、黄连各五钱。右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滚汤,量病上下,食

2、前后服之。”,相关知识,三个检查,概述,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单纯下肢静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病因,浅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或骤受风寒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静脉瓣膜: 使下肢静脉血流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病机,1.肝郁化火 肝藏血,肝主筋;筋脉依赖于肝血的濡养,则屈伸功能和运行气血功能正常。因郁怒伤肝,化火灼伤阴血,筋脉失其柔养,而血燥筋挛,气滞痰结和瘀

3、血阻滞而成筋瘤。 2.寒湿凝滞 素体卫阳不足,易感寒湿之邪,致使营卫不和,寒湿之邪结于筋脉,寒痰湿邪与瘀血互结而成筋瘤。 3.中气下陷 素体脾胃虚弱或因肝郁克脾,使脾胃升降失调,气机运动障碍,脾虚失于固摄和统摄,湿浊之气下陷于小腿,致局部筋脉弛缓,气血瘀滞而发筋瘤。,辨证分型,1.劳倦伤气证 证候: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活血舒筋。 2. 寒湿凝筋证 证候: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治法:暖肝散寒,益气通脉。 3. 外伤瘀滞证 证候:青筋盘曲

4、,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消肿。,1.早期:感下肢酸胀、沉重、乏力,久站后足踝部肿胀。小腿处浅静脉扩张、迂曲成团、隆起,站立时更明显。2.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营养性改变,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由于营养缺乏轻微损伤就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并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甚至皮肤破溃时大量出血。,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本病治疗方法应分辨病因,随证治之 劳倦伤气证,治宜补中益气、活血舒筋; 寒湿凝筋证,治宜暖肝散寒、益气通脉; 外伤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和营消肿。,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弹力治疗:指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外部加压,适用于大

5、多数病人,疗效肯定。 药物治疗:黄酮类和七叶皂苷类药物可缓解酸胀和水肿等症状。 硬化剂注射治疗 处理并发症 2.手术治疗 静脉高位结扎术或曲张静脉分段剥脱术。 癌变者:溃疡广泛切除+植皮术或截肢术。,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剥脱术,返回,返回,病史简介,床号:27 姓名:沈桂英 入院时间:2015年02月28日 住院号:15004936 性别:女 年龄:64岁 供史者:患者本人 主诉:右下肢浅表血管迂曲扩张三十余年 现病史:02-28患者由门诊收治入院,入院完善常规检查,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03-04在硬麻下行右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术毕,予吸氧、心电监护。切口皮下引流一根接负压球,保

6、留导尿,补液抗炎止血治疗。 03-05停保留导尿后小便自解。 03-08医生予患者拔除切口负压球。 现患者切口敷料外观清洁干燥,足背动脉搏动明显,下肢无明显肿胀。,病史简介,否认过敏史、家族性遗传病史 望闻问切:面色红润,正常面容,神志清楚,体形适中,语言清晰,未闻及异常气味。舌淡紫,苔薄白,脉滑 。 入院体格检查: T: 36.5 P: 74次/分 R: 20次/分 Bp:139/68mmHg,入院诊断,中医诊断:筋瘤 劳倦伤气证 西医诊断: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1.手术前护理 (1)严格备皮:范围要广,需按患侧腹股沟手术备皮范围并包括同侧整个下肢,直达足趾。需

7、植皮时,还应做好供皮区皮肤准备。 (2)并发慢性溃疡者:应加强换药,术前23天用75%酒精擦拭周围皮肤,每日1 2次。 (3)抬高患肢。 (4)测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2.手术后护理 (1)加强病情观察: 术后24小时内注意生命征的变化,经常查看手术切口敷料,了解切口渗血、出血情况。 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疼痛,注意远端肢体的感觉、温度、颜色、运动等情况。 如体温升高应注意有无切口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2)弹力绷带包扎的护理: 包扎时应从远到近,松紧适宜。 注意观察肢端的皮肤色泽、患肢肿胀情况。 硬化剂治疗局部包扎即可,维持36周;大隐静脉剥脱术后,从足趾至腹股沟部位均匀包扎,维

8、持23周。 (3)术后患肢抬高1520cm。 (4)术后早期活动,2448小时后下床活动。,外科引流的目的,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的目的。血液、渗出液及组织分泌液等,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局部压力、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伤口愈合等目的。, 必须熟知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和通向,切勿接错 固定妥当,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内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避免压迫或扭曲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采用负压吸引 维持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防止污染,引流管皮肤出口处必须按无菌技术换药,每天更换引流袋 掌握各类引流管的

9、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拔管方法,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小腿慢性溃疡、湿疹、血栓性静脉炎、出血 舒适度的改变 活动无耐力:与下肢静脉曲张致血液瘀积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知识缺乏:缺乏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知识 饮食调养的需要 焦虑 睡眠形态紊乱,护理PIO,P1: 潜在并发症:出血 I1: 1)密切观察病人病情 2)行心电监护: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立即抬高患肢和加压包 扎,必要时需缝扎止血。 4)遵医嘱予以用药 O1: 患者无并发症,护理PIO,P2: 舒适度的改变:于术后长时间卧床有关 I2: 1)遵医嘱准确及时用药 2)协助取舒适体位

10、3)卧床时抬高下肢30度,以利静脉回流,同时做足背伸屈运动。4)早期离床活动:术后24-48h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O2: 下床活动后,感觉舒适,护理PIO,P3: 活动无耐力:与下肢静脉曲张致血液瘀积有关 I3: 1)根据病人病情了解病人过去与现在的活动型态,判 断患者恢复以往活动能力的潜力 2)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 3)及时监测活动中的反应 4)协助患者并指导其生活自理 O3: 患者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可床边活动,护理PIO,P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切口皮下引流、皮肤营养障碍、慢性溃疡等有关 I4: 1)经常查看手术切口敷料,了解切口渗血、出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严

11、密观察引流液的色、性、量。 2)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疼痛,注意远端肢体的感觉、温度、颜色、运动等情况。 3)如有溃疡平卧时抬高患肢,保持创面清洁,局部应勤换药,创面可湿敷。 4)做好防感染措施,对家属进行宣教取得他们的配合 O4: 患者皮肤完好无损,护理PIO,P5: 知识缺乏:患者及其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识 I5: 1)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知识的介绍 2)鼓励其家人学习病情观察的方法 3)加强健康宣教 O5: 患者及家人能够对本病相关基本知识及护理基本了解掌握,护理PIO,P6: 饮食调养的需要 I6: 1)饮食宜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为主。少食多餐,宜清淡易

12、消化,多素食,避免刺激性茶饮和食物 2)食疗,由于患者劳倦伤气,所以宜食补中益气,活血舒筋的中药。患者可食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当归、陈皮等中药 O6: 患者食之能安神入睡,护理PIO,P7: 焦虑、恐惧:与疾病发生、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有关 I7: 1)给予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使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 2)关爱病人,缓解病人焦虑、恐惧情绪 3)鼓励家属陪护 O7: 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明显缓解,护理PIO,P8: 睡眠形态紊乱:夜寐欠安,与心理情绪有关 I8: 1)同P7护理措施相同,都需给予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使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 2)关心病人,缓解病人焦虑、恐惧情绪 3)鼓励家属陪护 O8: 患者能够入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